正文 第87章 “漢奸劊子手”的一生(3)(2 / 3)

多隆阿:清滿洲正白旗人,字禮堂。1853年隨勝保、僧格林沁堵殺太平天國北伐軍,1864年被農民起義軍藍朝柱部擊傷斃命。

陳玉成:清廣西藤縣人。十四歲隨叔父陳承鎔參加金田起義,初為童子兵。1856年太平天國內訌後,與李秀成等共主軍事,成為太平天國後期主要領導人。1862年春為叛徒苗沛霖誘執,送住勝保軍營,堅貞不屈就義。

⑩緒:心情;思想;開端等。

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人,字仲尼。儒家始祖。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政治態度保守,有利於當權者維持舊秩序。

耶穌:基督教(新教)的始祖,號稱天主,是上帝的兒子,降世成人,救贖人類。

《新約》:全稱為《新約全書》,是基督教的聖經。

孟子:戰國時期鄒人,字子輿,名軻。繼承孔子的學說,兼言仁和義,提出“仁政”口號,主張恢複井田製和世卿製度;同時又說“民為貴”、“君為輕”。認為人性本善,強調養心、存心等內心修養的功夫,成為宋代理學家心性說之本。宋元以後地位日尊,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於孔子。

天主教:也稱“羅馬公教”或“加特力教”。基督教的一派,與正教、新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派別。

⑩關帝:三國蜀關羽。嶽王:南宋嶽飛。

城隍:神名。《禮郊特牲》“天子大蠟”中所說的蠟祭八神,其七為水庸,相傳就是後來的城隍。曆代封建王朝都將祀城隍列入祀典,多為求雨、祈晴、禳災之事。社壇:即社稷壇。古代帝王、諸侯和州縣祭土神、穀神之所,多為社、稷二壇,亦有合為一壇者。

⑩惕厲:警惕;戒懼。

⑩曾國荃:清末湖南湘鄉人,字沅甫。1856年在湖南募勇三千赴援江西吉安,與太平軍作戰。所部稱吉字營。曆任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撫、湖北巡撫、山西巡撫、陝甘總督、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等職。1890年病卒。

⑩李續賓:清末湖南湘鄉人,字克惠,號迪庵。與其弟李續宜同事羅澤南為師。1853年從曾國藩辦團練,與太平軍為敵。1858年,兵敗三河鎮,被太平軍陳玉成、李秀成部擊斃。

曾國華:清末湖南湘鄉人,字溫甫。1855年太平軍圍困曾國藩於江西南昌,胡林翼派其率兵往援,進至江西瑞州。1858年從李續賓進軍三河鎮,為太平軍所圍,被擊斃。

張洛行:即張樂行,清末安徽亳州人。早年曾結黨販賣私鹽,為當地著名撚黨首領。1852年與龔得樹等聚眾萬餘人起義抗清,次年響應太平天國北伐軍。1863年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

⑩李世賢:清末廣西藤縣人,李秀成堂弟。1851年參加太平軍,1858年升任左軍主將,駐蕪湖,主持皖南軍務。1860年同李秀成等擊潰江南大營,以功封侍王。1864年天京陷落後率軍入閩,次年兵敗,被部將汪海洋刺死。

⑩黃文金:清末廣西博白人,綽號“黃老虎”。1851年參加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曆任指揮、檢點、堵王等職。1864年從廣德迎幼天王於湖州。次年,兵敗傷亡。

胡林翼:清末湖南益陽人,字貺生,號潤芝。道光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1848年曆署貴州安順、鎮遠知府,鎮壓苗民和李沅發起義。1851年起與太平軍為敵,曆任貴東道、湖北巡撫。1861年死於武昌。

沈葆楨:清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幼丹。道光進士,授編修。1856年初任九江知府,後署廣信知府,隨曾國藩鎮壓太平軍。1866年繼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專主福州船政局,是洋務派主要人物之一。著作有《沈文肅公政書曳。

穆彰阿:清滿洲鑲藍旗人,郭佳氏,字鶴舫。嘉慶進士。曆任禮部侍郎、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等要職。鴉片戰爭時鼓吹和議,謀求妥協,鹹豐帝即位後被革職,永不敘用。

內斂:內部收聚。

英法聯軍:指1856至1860年發生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組成的侵華聯軍。

⑩勝保:清末滿洲鑲白旗人,蘇完瓜爾隹氏,字克齋,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等職。1853年會辦江北大營軍務,堵截太平天國北伐軍,任欽差大臣,加都統銜,專辦直隸軍務。1862年赴陝西鎮壓回民起義,後以驕縱欺罔等罪名被賜自盡。

俟:等待。

昏聵:眼花耳聾,比喻頭腦糊塗,不明是非。

⑩《dt京條約》院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分別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曳、《中俄北京條約曳,主要是強迫清政府與西方列強通商和割讓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