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孫多慈,夢裏不知身是客(4)(2 / 3)

1935年,孫多慈大學畢業後,家人不放心她繼續待在南京,把她接回安慶,在安徽省立女中當老師。

那時候的陸漢民正在讀初二,經常和表姐在一起。陸漢民說:“那時候,我很少看到表姐開心,常常鬱鬱寡歡,有時候還偷偷流淚。

陸漢民說,1935年暑假裏,徐悲鴻瞞著蔣碧微,偷偷到過安慶一次,這一點,許多徐悲鴻研究者也不清楚,而陸漢民卻見證了這一次徐悲鴻和孫多慈的最後會麵。

徐悲鴻托自己的學生、孫多慈的同學李家應幫忙。一次吃飯的時候,李家應把徐悲鴻來安慶的事情向孫家人說了,孫多慈的父親孫傳璦當即一拍桌子,扔了筷子說,“不許進門!”

當時也坐在一旁吃飯的陸漢民記得,倒是姑媽發了慈悲,勸說姑夫,“既然徐老師都來安慶了,就讓他和孫多慈見麵吧!”

最終孫傳瑗同意了,但條件是,徐悲鴻不能跨人孫家的大門。後來,徐悲鴻和孫多慈終於在安慶的菱湖公園見了麵。

孫多慈的母親不放心,叫陸漢民跟著去,在一旁“監視”他們倆。

到了菱湖公園,有情人終於見麵,自然是情意綿綿。陸漢民閃到一邊,隻見二人抱頭痛哭,臨別時孫多慈伏在徐悲鴻肩頭,不忍離去,徐悲鴻也流出了眼淚,連說“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麵了!”

70多年過去了,當日的細節,陸漢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記得最清晰的是徐悲鴻臨走時對她說的一句話:“小妹,你要記住,你的表姐永遠是最美麗的!”佳人離去後,徐悲鴻跟蔣碧微的關係也日趨緊張,徐悲鴻幹脆一走了之,遠赴廣西桂林,各自品味分離之苦。許多年來,無論當事人還是局外人,都把徐悲鴻和孫多慈沒能走到一起,分道揚鑣的罪責歸咎於孫多慈的父親孫傳璦,這個在徐悲鴻眼裏“麵貌似為吾前身之冤仇”的老人,因為他的固執和偏見造成了這場悲劇,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緣由:孫多慈長大了。

1936年,孫多慈專程從安慶趕到南京,與徐悲鴻做了個“十年之約”:十年之內,孫多慈將出門獨闖世界,雙方各自奮鬥,互不通信,用孫多慈的話說,那就是“十年,你也有個了斷,我也有個結果”。她希望在形式上離開徐悲鴻的庇護,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從而堵住所有的流言飛語。

顯然這個約定最終不了了之,十年後的他們早已天各一方。

而在這十年間,說是獨立成長,徐悲鴻還是為孫多慈鞍前馬後,不遺餘力。

為了既解決孫多慈經濟上的問題,又照顧孫多慈的自尊心。徐悲鴻自己出資,找好友出麵購買孫多慈的畫作。

隨著時勢動蕩,孫多慈一家謀生已經都很困難。她隻好寫信給徐悲鴻,表達自己希望能去桂林。徐悲鴻馬上將孫多慈一家子接到桂林。

據說有算命先生曾給徐悲鴻算過一卦,說他應該有兩個女人,這兩個女人在前世是一男一女,女的遭到男的拋棄,這生是來索債的,所以這兩個女人是上輩子的冤家。算命先生還說這兩個女人都不是徐悲鴻生命裏最終的女人。

學習新學的徐悲鴻不信半仙的這些言語,在他認為,隻要解決了孫多慈的問題,溫順如小貓般的孫多慈一定會投入他的懷抱。

他甚至還在報上登了啟事:鄙人與蔣碧微女士久已脫離同居關係,彼在社會上一切事業由其個人負責,特此聲明。

為了八年的苦戀修成正果,他徹底不顧蔣碧微的感受。

徐悲鴻此舉也是無奈之下的計策,假如他再不行動,孫多慈可能就不再屬於他。並隨後托其朋友沈宜甲先生去找孫父提親。不料本來胸有成竹的沈先生卻被孫老先生罵了個狗血噴頭,給攆了出來。

當時在好朋友李家應的介紹下,孫多慈已經和許紹棣(孫多慈的丈夫,後文有詳細介紹)有書信來往。這個男人時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兼國立英士大學的校務委員會主任,死了妻子,留下三個孩子,曾經傳出與鬱達夫妻子王映霞的緋聞。恰恰是王映霞托李家應從中牽線做媒,希望成就許、孫之間的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