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建國,男,七十二歲。那今年應該有七十五六歲了吧。大學教授。唉喲,這麼幸運,這麼大的年紀還能中獎,真夠幸運的的。不知他現在怎麼樣了?手中握有什麼中將的秘訣?”黎樂在翻閱著資料時,喃喃地道。
記得三年多前,第一次見到塗教授,他的第一句話:“我根本就沒有想到能中獎。買彩票,純屬是抱著為祖國建設和為廣大人民群眾做貢獻而為之,從沒有考慮要中什麼獎。真是無心插枊,枊成蔭啊。該怎麼來支配這筆錢,我現在還沒有想好。你們過些日子再來,等到我考慮好要怎樣來支配這筆錢時,你們再過來吧,或許,到時我還需要你們的幫助呢!”
“那你就沒有想過要用這筆錢來為自個退休後而提高豐富的生活水平呢?”區師傅笑笑地問道。
黎樂在一旁筆記著。
塗教授微微地歎了口氣說:“目前我的退休生活不需要這個錢,接到這筆錢後,真讓我頭痛!”
塗教授的話,讓黎樂師徒驚訝不已,同口異聲地問:“為什麼?!”
塗教授不可置否地笑了笑。
旁邊有人插嘴道:“對塗教授他們家來講,這一千萬的資金算什麼呀,是小錢!”
“啊!”後來經過了解,塗教授有倆兒子;大兒子是本地的最大地產開發商,在全省有上百個樓盤,總資產超過萬億。小兒子出國留學後,也在外國創造了一個商業帝國,是華人的佼佼者。
據了解,塗教授出生在解放前夕;父親是八路軍的指戰員。為建立新中國,把兒子起名為塗(圖)建國。經過黨的長期教育,使得塗教授,擁有一片熱愛黨,熱愛人民的熱忱;一心一意地想著為人民,為國家做點事情。毛主席教導我們;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不同------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話去做對人民有益的事情,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這樣的人才是最高尚的人,最崇高的人。塗教授一直都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導去做的,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要這麼做。
黎樂看到這裏,感到塗教授的感情世界特別地不好理解。現在隻有在電影或電視中才偶爾能見到的那些革命前輩的那個為人民拋頭顱,撒熱血的革命精神,為了革命事業而鞠躬盡瘁的精神。可現實中,還有誰再提倡這些讓人無法理解的意識形態。現在的人,追求的是實際性,實效性,一切隻為金錢轉。為了金錢,連靈魂都可以出賣。對於塗教授的這種情操,黎樂既不能理解又讓他無法去向往。他想盡快地去認識這個“圖諸淩煙”式的人物。
經過一番打聽,他來到塗教授退休前任教的“鍾山大學”。在大學裏不論是問到誰,一說起塗教授,無不露出敬仰的神情;個個都豎起大拇指說;你要找塗教授呀,你著到“人民讀書社”去找,到那兒,一定能找到他。
啊。“人民讀書社”?這個名字好響亮熟悉呀。報社經常對它進行過報導;特別是對讀書社的“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的讀書理念大加報導與讚賞。先前對“人民讀書社”的了解是一群學者;為了使得社會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麵貌與新風尚,改變人們的精神麵貌而共同創辦的“讀書社”。宗旨是;讀書使人進步,讀書改變人生;一人愛讀書;亮一屋,一群人好讀書,照亮一片天地;一個社會都愛讀書;民族壯,國家強。
沒想到“人民讀書社”是塗教授創建的,怪不得當時他講;中獎的獎金,來源於社會,那我就要用回於社會。他真地承諾了他為社會做點事的諾言。多麼想看看如今“人民讀書社”的風貌,多麼地想見見塗教授的風采。
經過了三打聽四打聽,再經過三兜四轉,終於來到離市區四十多公裏的“黃石工業區”。行走到工業區主辦公樓的五樓,走出電梯一看;一個寬暢的大廳燈光通亮,一排排長長方型的桌子,上麵都坐滿了如饑似渴讀書的人們。椅桌的上方,懸掛著一條條的勵誌標語;“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等等。經過保安人員的指點。黎樂來到書架後麵的一個辦公室,遠遠就見到一個老者在埋頭整理著身前一摞摞的書本。黎樂一進門就喊:“塗教授,你好!”
老者抬起了頭,凝視了一會兒才說:“我不是塗教授,你找他有什麼事情嗎?”
“我是‘鳳城日報’的記者,我姓黎,今天特地過來采訪塗教授的。你貴姓?”
老者立起身說:“免貴,我姓歐陽,是塗教授的同事,是最近才加入到塗教授發起的這個讀書社的團隊中來,你今天來得不巧,他去了南城的另外一個讀書社了,你上那兒去找他吧!”
唉喲,南城離這裏有七八十公裏路呢,看來今天是趕不過去了。不如就地先采訪其他人,從中了解“人民讀書社”的具體情況,也了解塗教授事跡。
“歐陽教授,既然找不到塗教授,你能與我說說讀書社的事情嗎,也說說塗教授?”
歐陽教授摘下了掛在臉上深度數的眼鏡,抹了抹說:“怎麼說好呢。”頓了頓再說:“其實呀,我一直反對塗教授搞這個讀書社。當初他邀請我加入到讀書社的管理工作時,一口被我給拒絕了。因為,要為社會做事情,要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靠這個小小的讀書社能起到什麼作用,簡直是杯水車薪嘛。更重要的是出力不討好。你看,從創建讀書社到現在,書本填充了又再填充,已經補充了第三批了,不見了十多萬本書,老塗四年前中獎的六百來萬元獎金,基本都花得七七八八了,現在他是到處去籌款,整日與他兒子要錢!”
“不是說中了二注一千萬嗎,怎麼說是六百萬呢?”
“一千萬是還未上稅,稅後隻有六百多七百萬了!”
“哦!”
歐陽教授繼續說:“最近,你看他為了籌錢而勞累,人都憔悴得不像人樣了。我這才答應他過來幫他的手,其實,我是心痛他這個老骨頭。”話語一轉:“記者同誌,你們也應該幫幫塗教授,發動社會上一些愛心人仕出來捐捐款,讓讀書社得以繼續維持下去。最好讓那些有能力的人來接手,把老塗的那份心思得以延續下去。你看,老塗已經是七老八十的人了,還在為社會做貢獻。他的家人和朋友、同事都勸他放棄,可他這個厥老頭就是不肯。記同誌,你們真是著幫幫他!”
黎樂一邊記錄著,一邊問:“歐陽教授,你能和我談談讀書社的發展情況與塗教授辦讀書社的理念嗎?”
歐陽教授緩和了口氣說:“你知道嗎,塗教授在我們大學一直被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為了回報國家對他培育的恩情,他從一到我們校院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貪圖個人的升官啊,發財啊等等。隻有一個心思,為國家培養出有用的人材。比如現在我們省的領導班子中的領導,有一部分是他的學生,雙比如;他倆孩子有今天驕人的成就,都是他植心的培育。辦讀書社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為的是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隻有人民強,國家也就強嘛。”
“年輕時,因為他手中沒有錢而做不了。等到退休了,本是無心之舉,或許是老天想幫他吧,讓他中了一筆獎金,有了這筆錢後又鉤起了他要辦讀書社的心願。起初,‘人民讀書社’是他一手操辦起來的;從選址到器材的置辦,再到書本的挑選,再就是聘用管理人員等等都是他親力親為,一手一腳地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