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人人需要心理谘詢(1 / 3)

一、熱愛生活未必就能珍惜生命

2005年4月10日,著名畫家和企業家陳逸飛先生在上海華山醫院逝世。得知這一消息。我感到有一些意外。陳逸飛先生是我喜愛和尊敬的一位畫家,在我的印象中,他還年輕。果然,據媒體報道,他才59歲。在我家的客廳,從1994年起就一直掛著他的一幅油畫。畫中是一位典雅的西方美女在吹奏長笛,她的姿態非常優美,表情散發出一種寧靜。這幅畫是一個緣分,提醒我為他寫上幾句。

陳逸飛先生走了,留下了正在發展中的逸飛集團;留下了至少一億元的財產;留下了一部正在拍攝中的影片《理發師》;留下了兩套還來不及居住的豪華別墅;留下了比自己小20多歲的模特妻子;留下了年方5歲的小兒子……看看他留下的這些人和物,無可非議,他是多麼熱愛生活!

但是,熱愛生活的人未必就能珍惜生命。追究陳逸飛先生的死因,可以說,他是累死的。陳逸飛患有肝硬化。大家知道,肝病最忌諱的就是勞累。但他卻長期超負荷運轉,最後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而大出血。

陳逸飛先生去世前,正在拍攝電影《理發師》。據陳逸飛先生的秘書江慧芬說,由於勞累導致肝病複發,陳逸飛先生在一個月中曾數次住院。每次還未痊愈,他又飛也似的“逃”回拍攝現場,“玩命地幹活”。另據陳逸飛先生的妻子說:陳逸飛在工作中“經常半夜起來修改劇本”,“一雙演員的鞋也要親自過問幾次”。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陳逸飛先生不光是忙電影,他同時還要做很多事情。有人說:他的兩隻手是右手畫畫,左手一根指頭做一件事,即廣告、雜誌、模特、環境藝術、網絡共5個產業。陳逸飛先生和一些同樣忙的人常常說:“等我忙完現在手頭的事,我就會去休息了。”可是,手頭的事情永遠忙不完,人也告辭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情況的把握已經到了這種完全失控的地步,那他顯然需要心理谘詢,至少有焦慮的情緒需要處理。

陳逸飛先生需要心理谘詢。他去世前有一億元財產。其實,他最多把這些財產拿出一萬分之一來,用一萬元來做心理谘詢,就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了。心理谘詢可以減少他的壓力感,減少他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可以使他正確地對待疾病。這樣,他的逸飛集團可以繼續發展下去了;電影《理發師》早就上映了;兩套豪華別墅也不至人去樓空了;還可以和年輕的妻子及幼小的兒子共享天倫之樂……可是,正如目前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沒有心理谘詢的習慣一樣,陳逸飛先生也如此。

陳逸飛先生在心理方麵可能有什麼樣的問題?他已去世,許多問題隻能夠是猜想。在媒體上看見,有人猜測他具有“戀母殺父情結”。他的父親是一位化學工程師,對他管教很嚴格。這使他從小就形成一種逆反心理,習慣以不斷的追求和拚搏來向父親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所做的事情範圍過廣,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陳逸飛所有的努力其實都為了向父親證明:我能幹,我聰明,我比你強,我超過你了,我打敗你了!有評價說,陳逸飛先生是“美術界最優秀的企業家;企業界最優秀的美術家”。這句話從褒義來看是肯定了他取得的成就,從貶義來看卻可能言中了他的病根。是否正是由於無論在美術界還是企業界都拿不到第一,他就全麵開花,希望總分第一呢?

不管陳逸飛先生有什麼樣的心理問題,他有強烈的負麵情緒需要處理卻是實實在在的。其負麵情緒最突出之一就是焦慮。

二、北極熊的故事

有一個關於愛斯基摩人與北極熊的故事很值得仔細咀嚼和深思。據說,愛斯基摩人為了捕獲強壯的北極熊,他們在雪地上立起一根根棍子,棍子的上端有一把極其鋒利的雙刃刀。在雙刃刀的周圍,凍上一層層動物血,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血冰棍”。北極熊聞到“血冰棍”的氣味,就會被吸引過來,會用舌頭去舔“血冰棍”。當“血冰棍”上麵的血被舔完過後,北極熊的舌頭就會開始接觸雙刃刀,並且被割破,這樣它們自己的血開始流出來。但由於北極溫度極低,新鮮的血一流出來,馬上就凍上了,新的“血冰棍”又形成了,“血冰棍”老也舔不完,直到它們流血過多,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