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疾病在中世紀前英國曆史上從未見過,它的俗稱叫汗熱病,首次爆發於1485年。1485年8月,亨利·都澤在博思沃思原野上打敗了約克王朝的國王查理三世,結束了英國的“玫瑰戰爭”,但當凱旋的軍隊進入倫敦時,汗熱病也被帶了進來。在短短的3個星期內,該病奪去了倫敦 2 個市長、4 個高級市政官、許多貴族和無數英國平民的生命。因為這場難纏的疾病,亨利·都澤七世的加冕典禮也不得不推遲。牛津大學被迫停課6個星期,因為學校的教員和學生不是在床上死去,就是逃離城市到鄉下躲避災難。1485年晚秋時節,來勢凶猛的汗熱病神奇地銷聲匿跡。有人說是一場猛烈的風暴把它刮到海中去了,也有人在進行別的猜測。不管怎麼說,反正它消失了。第二年它沒出現,第三年它還沒有出現。事實上,在整整一代人的時間中,它沒有再來侵犯。
1508年的夏天,汗熱病又突然出現在英國的國土上,連國王也嚇得魂不附體,來回幾次變換住所,以求逃脫死神的追趕。這次疾病滯留的時間很短,到了中秋時節,它又神秘地消失了。
英國人過了9個平靜的春秋,然而9年過去了,也即1517年,汗熱病再一次神奇地出現在英國人麵前。這次,它來勢凶猛,毫不留情,吞噬了更多人的生命,亨利八世的大法官沃爾西就險遭它的毒手,牛津大學400多名學生被它奪去了生命,倫敦街頭喪鍾長鳴。著名的政治家托馬斯·摩爾曾在信中感歎道:“我相信,血戰沙場也比呆在倫敦城內要安全得多。”
牛津大學1528年6月,英國爆發了第四次汗熱病。亨利八世的情人,即他後來的妻子安妮·博珍也染上了疾病,幸運的是她被治愈了,但其他的人可沒有她那份運氣,他們紛紛死於疾病惡魔的手中。
1551年,汗熱病又來到了英國倫敦,正是這次疾病促使凱厄斯寫下了《汗厥症治療芻議》。從那以後,許多人也試圖用科學方式解釋汗熱病的問題。汗熱病究竟是什麼病?它從何而來?為什麼它定期發生?它又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它喜歡襲擊英國人,而且受害的男人要大大多於女人?為什麼在1551年爆發後它便再也沒有出現過?
汗熱病的具體病因至今人們還弄不清楚,人們對它的解釋頂多隻是一種猜測。凱厄斯認為,被陽光蒸發的大地惡霧和水蒸氣也許是該病的主要病因。他還說,疾病之所以喜歡襲擊英國人是由於英國人食肉過多、飲酒過甚,並食用了過多帶病毒的水果,因而生活優裕的中年男子是該疾病進攻的主要對象。
就整個病情發展情況來看,貧困的人們好像確實比富有的紳士抵抗力要強得多,也許他們辛苦的生活環境使他們逐漸地增強了免疫力,另外一點是窮苦的人很少去找醫生看病,而當時醫生的一些療法比疫病本身更可怕。當時汗熱病有一種常用的療法,即找一群人看護在病人周圍並以各種方式不讓病人睡覺,因為汗熱病人大多是在睡眠或昏睡狀態下死去的;還有的醫生不僅不讓病人休息而且還讓人往病人鼻孔中壓入氣體或灌入烈醋。
亨利八世汗熱病的病症很像流感、猩紅熱、斑疹、傷寒、腦膜炎等病的一些病症,其發生過程更像回歸熱,其病菌攜帶物不是人,而是多年寄生在鳥或小動物身上的虱子,但在一定環境中,如氣候條件特殊,不協調的飲食而引起的免疫力下降、人口遷移等情況下,疾病可能突然爆發。
汗熱病有兩大特點:它的第一個特點是突如其來,而且通常在夜間至淩晨之間襲擊人們。發病開初病人渾身發冷、顫抖,有的還伴隨著頭疼、背痛、幹渴、食欲不振、呼吸短促或高燒。幾小時後,病人不是立即痊愈就是在昏迷中死去。它的第二個特點是特別“偏愛”英國人。其他疾病在英國出現後,通常會穿過英吉利海峽傳播到歐洲大陸去,而該疾病好似專與英國人作對。疾病爆發了6次,隻有1582年那一次傳到了歐洲大陸,在德國紮下根,翌年又傳播到北歐和中歐地區,其他5次都局限在英國境內。
病菌可能攜帶在鳥身上對汗熱病的諸多解釋紛繁複雜,而且很富有想象力,但所有的解釋都隻是假設。400多年過去了,汗熱病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這種疾病如同它在16世紀一樣,也許仍在某處躲藏著,隨時伺機襲擊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