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法,有效地保障了兒童的健康,不久便流傳到了國外。1688年,俄國首先派醫生來中國學習種痘及檢痘法。據史籍記載:“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這是文獻上記載的最先派醫生來我國學習種痘的國家。18世紀,我國的人痘接種術由俄國傳至土耳其。當時英國駐土耳其的大使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看到當地人為孩子種痘以預防天花,效果很好,頗為感動。由於她的兄弟死於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決定給她的兒子接種人痘。1717年在大使館外科醫生的操作下,她的兒子接種了人痘。事後,她把成功的消息寫信回國告訴了她的朋友。1718年6月蒙塔古夫人返英後,又大力提倡種痘。從此,人痘接種術在英國流傳起來。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18世紀初葉,非洲北部突尼斯也開始推行此法。

接種疫苗18世紀,中國的種痘術傳入英國以後,在英國流傳達40年之久。英國的一個鄉村醫生琴納幼時也種過人痘,後來他在行醫過程中,通過擠牛奶婦女的經驗知道:得過牛痘後就不會再生天花了。琴納由此得到啟發,想到這可能是牛痘使他們對天花產生了抵抗力。1796年5月14日,琴納首次從正在患牛痘的擠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漿接種在自己幼小的兒子的手臂上,當時他的兒子並未患天花,接種部位生了一個典型的牛痘。6 周後,琴納特意給兒子接種天花痘漿,結果這個男孩安然無恙,這就證明他對天花已經有免疫力了。後來,經過反複試驗,證明接種牛痘後確實能預防天花。

葡萄牙1805年,種牛痘法由澳門的葡萄牙商人傳入我國,因為牛痘比人痘更為安全,所以我國民間也逐漸改種牛痘了。

20 世紀,由於接種牛痘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天花病毒越來越無處藏身。到了 20世紀80年代,人類終於徹底地消滅了天花。

20 世紀 60 年代以後,由於對傳染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能力大大提高,人類曾一度遏製過傳染病肆虐的腳步,因此原來那些並不占主要位置的疾病,如腫瘤、心腦血管病等凸現了出來,於是在20世紀70年代曾經有人說,今後傳染病將不再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敵人,然而事實證明,這是當時醫學界一個錯誤的判斷。

艾滋病病毒舊的傳染病被消滅或遏製了,但新的傳染病又會出現。細菌和病毒迫於生存環境的劇烈變化,不斷對自身進行著變異和重組,病毒更是傳染病的元凶。在所有傳染病中, 70%是病毒性傳染病。在已知的4000多種病毒中,能造成嚴重後果的就有上百種。近30年來,平均每年都會有10種新病毒出現,大家熟知的有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熱、埃博拉、瘋牛病等病毒,當然還有廣泛存在的乙肝、流感病毒等等。

新病毒不斷出現,人類有沒有好辦法消滅或者遏製它們呢?現在我們對很多病毒和它們的蛋白質還很不了解,如果真弄清楚,就可以從分子水平上控製病毒、設計藥物和保護受體。

可以相信,在21世紀裏,人類對傳染病等各種疾病的研究,在分子水平和基因等方麵會有一個大發展。也許我們有一天可以說:我們真的不再懼怕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