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聽,少說,接受每一個人的責難,但是保留你的最後裁決。——莎士比亞
人類的共敵
非典型肺炎的來臨引起了全球的巨大恐慌,它再次表明病毒傳染病這種經常暗下毒手的恐怖殺手是不會銷聲匿跡的,隻要一有機會,它們就會再次興風作浪,荼毒生靈。事實上,全球每年死於病毒傳染病的人不計其數,下麵就讓我們來再次認識一下這群潛在的殺手,這群人類的共敵。
人見死鼠如見虎
鼠疫杆菌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人們又稱其為黑死病。在人類曆史上,黑死病以其危害慘烈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鼠疫是最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體廣泛寄居於鼠類及旱獺等野生齧齒動物體內,由帶菌跳蚤叮咬引起,主要類型有腺鼠疫、肺鼠疫及敗血症型鼠疫。患者最終因嚴重呼吸困難和缺氧造成皮膚出血壞死,皮膚呈紫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稱。在鼠疫暴發流行期間,人和鼠大量死亡,屍陳街巷,慘相絕倫,令見者恐懼,談鼠色變。在人類曆史上,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詩文和繪畫,描述鼠疫大流行時期的恐怖景象。
鼠疫流行範圍廣,危害性大,被世界各國列入烈性傳染病。鼠疫在全世界曾發生三次大規模的流行。
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有文獻記載的鼠疫流行發生在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建都於君士坦丁堡,因此又稱拜占庭帝國,因其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因而造成了這次鼠疫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流行。此次鼠疫大流行大約發生在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統治時期。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在瘟疫傳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每天有5000~10000人染病死亡,總死亡人數在20萬人以上,這場致命的瘟疫幾乎摧毀了整個君士坦丁堡。鼠疫從君士坦丁堡出發,後來逐漸傳播到西歐,此後又在地中海地區飄泊肆虐了200年之久。人們把這次起源於公元542年的鼠疫稱為“查士丁尼鼠疫”,“查士丁尼鼠疫”神經質的流行使歐洲南部1/5的人口喪命,此後五六十年間裏又有幾次反複流行,估計總死亡人數達1億。
地中海鼠疫第二次大規模流行開始於14世紀20年代,一般認為這次鼠疫起源於中亞細亞戈壁,10年之內它就蔓延到中國的中原地區,並在此後的幾百年間頻繁爆發。1384年,處於傳染高峰的世界大城市之一的開羅,每天的死亡人數超過了7000人。到1394年,整個中東地區有1/3的人口死於鼠疫,其中城市人口有1/2死亡。1346年,鼠疫傳播到克裏米亞半島。1348年1月,鼠疫侵襲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個港口城市,以後蔓延至整個意大利,佛羅倫薩受災最嚴重,城裏 95000 人死掉了 55000 人。1348 年底,英格蘭南部也受到侵害。1349年,從愛爾、挪威到維也納的廣大地區都變成了鼠疫流行區。有人估計,1347~1350年,僅在歐洲就有2000萬人死於鼠疫,但疫區還在不斷擴大,又延及到德國北
挪威部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後來於 1352 年傳到俄羅斯西部。1350~1400 年間,歐洲人的壽命從30歲縮短到僅僅20歲。到16世紀末,歐洲每10年就發生一次流行鼠疫高峰。整個16世紀和17世紀,鼠疫仍是威脅歐洲人生命的頭號元凶,至少有2500萬人死亡。當然,在這段時間內的軍事行動的諸多事件,如伊斯蘭的擴張、十字軍東征、奧斯曼帝國的軍事行動以及莫臥爾人的征服等等都助長了鼠疫的傳播。1664~1665年,倫敦再次發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這次流行中被命名為“黑死病”的。這次倫敦鼠疫直到全市發生了特大火災後才得以平息,而這次世界性的鼠疫第二次大流行,到1800年左右才停止。
雲南風景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的40年間,出現了第三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這次鼠疫流行的傳播速度之快、傳播範圍之廣,大大地超過了前兩次。這次鼠疫大流行被認為來自中國雲南省。
中國最初並沒有鼠疫,中國的鼠疫約在公元2世紀左右由印度傳入,在宋元時期和明末都曾有較大的流行。師道南的《死鼠行》不僅較逼真地描述了這次發生在雲南的疫情,還第一次將發疫與死鼠聯係起來,此後醫家們遂把以往稱為癢子病、耗子病、核子瘟等病名統稱鼠疫。吳學存於光緒十七年所撰《鼠疫治法》是最早的防治鼠疫的專著。清代金武祥在他的《粟香隨筆》中記述了在1890年初起於安南,後延及我國廣西、廣東廉州府和雷州府的疫情;描述了 1894 年廣東鼠疫,病死者數以萬計及居民防鼠和用藥治療的情況。1895 年的《博醫會報》曾詳細記載了1844年我國鼠疫的流行經過,這也是第一次用鼠疫病名報道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