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3月24日,在德國柏林生理學會的聚會上,科赫介紹了自己對結核杆菌的研究工作,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TP柏林.TIF}作為細菌學的開創者和結核菌的發現者,科赫受到了全世界的尊敬,他關於結核病的研究榮獲1905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也正因如此,世界衛生組織於1995年將3月24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雖然肺結核的發病原因已經知道,但如何治療肺結核呢?這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1890年,科赫又發現了治療結核病的藥物結核菌素,當時人們無比興奮,希望借助結核菌素來消滅這個可怕的白色瘟疫,但結果令人失望,臨床使用的結果表明,結核菌素隻能用來診斷結核病,而無治療作用。
與此同時,法國有兩位微生物學家,一位名叫卡爾梅特,另一位名為介連。他們以治療為目的,開始製造與結核病相關的疫苗。他們從患有結核病的牛乳汗中分離出致病力很強的結核菌,並對其進行培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最後終於製成了滅毒的活結核菌。20世紀20年代,滅毒的活結核菌首次被用於人類。這種物質雖然不能用於治療,但卻在結核病的防治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使人類產生抵抗結核病的抗體。為了卡爾梅特和介連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人們稱這種疫苗為“卡介苗”。
1931年,中國人王良赴法國留學時,向卡介苗的發明者卡爾梅特和介連學習研究卡介苗的培養和接種技術,並於兩年後攜帶菌種回國,開始在自己的研究所培養製造卡介苗,並給嬰幼兒進行接種。今天我們由卡介苗中獲益時,不能忘記王良的成績。
那麼人們是如何傳染上結核病的呢?在患有結核病時,主要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經過科學家的實驗證明,結核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結核病人在大聲說話、咳嗽、噴嚏時可以排出許多帶結核菌的唾沫星,這些東西懸浮在空氣中或者病人咳出的帶菌痰落在地麵上,幹燥後隨塵埃飄起,就可以被健康人直接吸入毛細支氣管或肺泡內。一旦人體抵抗力降低時即可發病。因此肺結核病人在與健康人談話或咳嗽、打噴嚏時應主動戴口罩,不應該隨處吐痰。{TP空氣中的塵埃.TIF}
患結核的病人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咳血、咳痰,全身症狀持續的時間很長,特別是咳嗽、咳痰持續兩周以上的病人更應自己提高警惕,應及時到醫院或有經驗的結核病防治病研究所去做檢查。現在一般應用X光片檢查、化驗痰中是否有結核杆菌、做結核菌素試驗等來確診。如果不及時診斷治療,在肺結核的基礎上,病菌會擴散全身,導致不良後果。
由於醫療技術在不斷地提高,因此即使得了肺結核也不必恐慌,因為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鏈黴素已經於1943年被美國人瓦克斯曼發明,從而長期困擾人類的結核病得以控製,而瓦克斯曼本人亦獲得了1952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此後科學家們陸續發明了雷米封、利福平、異煙肼、卡那黴素藥物,使結核病的療效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人類在與結核病鬥爭的曆史過程,也是逐步認識、診斷、預防、治療結核病的過程,人類最終將要徹底告別肺結核,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