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985年),枟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製改革的決定枠和枟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枠相繼公布,為我國科技和教育體製的改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我們完全相信,枟決定枠的貫徹執行,不僅將對我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還將進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學水平,有力地促進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經濟振興。按照兩個枟決定枠提出的正確方針,加快我國科技和教育體製的改革,是我們在科技和教育戰線工作的同誌所關注和研究的一項大課題。
一、通過改革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和科技緊密結合的新體製
科研和教育的緊密結合,不僅有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且更有利於培養理論聯係實際、具有創造精神的一代新人。這也是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之一。科學研究機構集中著各類專家,擁有良好的研究設備,從事著各類科學研究,應當成為訓練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集中了全國大多數高級專門人才,學科門類齊全,內外聯係廣泛,新生力量雄厚,也有相當的設備條件,應該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但是,我國教育和科技體製基本上是分離的。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以及各部委、省市所屬的研究機構,隻培養少數研究生。我國高等學校雖然集中了三分之二以上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科技人員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國進修人員,但投資與人才的分離使高等學校隻承擔與之很不相稱的科研任務。這不僅影響我國科技發展的速度,而且也影響了新一代科技人才的鍛煉成長,造成了人才和資金的很大浪費。我國資金和人才都不富裕,更應該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求得最大的社會效益。然而,這一弊端盡管早已被許多人所認識,但改革的步履甚為艱難。我認為,要加強教育和科研的緊密結合,當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首先,國家各部門、地方政府,乃至各企業的領導者,應該充分認識現代科研和教育互相結合的新特點,采取各種政策措施,通過組織聯合研究攻關、聯合辦學辦所、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引進消化開發新技術和人員兼職等途徑,引導和促進教育和科研的結合;其次,合理地確定給予高等學校科研投資的比例,在一批重點高等學校中有計劃地投資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和研究所、室,強化高校科研的手段和設備;再次,基礎較好的學校也應積極努力把學校辦成兩個中心,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具有較高水平的基礎研究,並主動承擔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的科研項目和攻關任務,為四化建設服務;最後,建議中央加強對教育和科技體製改革的統一領導,加快改革的步伐,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和科研緊密結合的新體製。
二、迅速改變我國科研體製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狀況,強化企業的研究開發力量
我國科研體製中另一弊病是條塊分割,投資分散,頭重腳輕,比例失當。由於省市、部委各有一批研究院所,自成係統,造成設備重複投資,課題低水平重複,信息互不相通,協作攻關困難重重。這種狀況近年來似乎有增無減。投資不出係統,肥水不能外流,科研基金製度難以真正實施。這已嚴重影響我國科研投資的效果,阻礙人才的合理流動,使我國本來就非常有限的科技人才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