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附錄:近世至明治時期日本的台灣認識(5)(1 / 3)

事件發生後,當時統治台灣的清朝,按照近世以來東亞世界慣例,即漂流民送還體製,對琉球漂流民進行了處理。關於漂流民送還體製,請參照赤嶺守《清代の琉球漂流民送還體製について—乾隆25年の山陽西表船の漂著事例を中心に》(《東洋史研究》58號,1999年12月)、荒野泰典《近世日本與東亞》(東京大學出版會,1988年)等。日本在整個近世,也始終遵循這一體製對漂流民進行保護、送還。而漂流到該體製之外的地方的人,生還的可能性很小,這也是周知的事實。所以,明治5年5月11日,該事件明了後,明治政府隻是把它當作一直頻發的漂流案件之一,沒有特別重視。日本想法的改變是在7月,柳原前光與英國上海總領事會談之後。趙國輝:《近代初期中日台灣事件外交》,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12月。

明治政府聽上海總領事說,歐美遇到同樣事件的話,會即刻派遣軍艦問責,索要賠償金後,才知道歐美各國對這類事件的處理方法,開始重視該事件。Eskildsen Robert:《明治七年台灣出兵の植民地的側麵》,《明治維新とアジア》明治維新史學會編,吉川弘文館,2001年。此後明治政府接受美國駐廈門總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關於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請參照愛德華·豪士著、陳政三譯《征台紀事牡丹社事件始末》,台北:台灣書房,2008年。的建議,向抱有中華世界傳統領土觀念茂木敏夫:《中華帝國の「近代」的再編と日本》,《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與殖民地1殖民地帝國日本》,1992年。的清朝提出按照西洋的主權支配權一致原理前引,Eskildsen Robert,2001年。,“台灣東側為無主土地,日本派遣軍隊征伐原住民是正當行為”的主張,並最終決意出兵台灣。前引,鬆永正義,1978年。

該事件因使清朝承認日本的征台行為和確認琉球歸屬日本前引,趙國輝,2008年。這兩點,而給日本帶來了巨大利益。但是,作為日本以“萬國公法”和軍事力量問責清朝領域內的實效支配的結果,該事件還標誌了在近代不能再以東亞傳統秩序觀和領土觀來有效應對國際問題,並成為日本的台灣侵略論的契機,並因此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前引,茂木敏夫,1992年。

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忽視一點,即台灣出兵在7月4日以後,報紙新聞連日報道在關於台灣出兵的滲透度,牧原憲夫氏在《日本的曆史13 文明國をめざして》(小學館,2008年,第221頁)中,指出了報紙對台灣出兵迅速應對,向國民提供了信息的事實。“台灣出兵計劃在政府內部嚴格保密,正式公布是在西鄉從道出航以後,但是根據報紙新聞的信息,大致內容已為人知。”,並出現大量關於台灣出兵的著書和建議書,由此成為近世以來日本人台灣認識轉換的契機。所以,接下來就利用這些報紙和著書、建議書等,論述近世以來的台灣認識經過台灣出兵而轉變的過程。

第一章《東京日日新聞》中讀取的日本人台灣認識

《東京日日新聞》創刊於明治5(1872)年2月21日,不僅是東京現代報紙的鼻祖,在整個明治言論界,也是很引人注目的。其原因,不僅是因為明治5年3月和《新聞雜誌》、《橫濱每日新聞》一同被公費收購後下放給各府縣日本新聞協會編:《地域別日本新聞史》,1956年,第115頁。,還由於它通過台灣出兵的報道,建立了在言論界的牢固地位。土屋禮子:《明治七年台灣出兵の報道について—『東京日日新聞』を中心に》,明治維新史學會《明治維新與文化》,吉川弘文館,2005年8月。

刊載關於台灣出兵的報道的契機,是明治7年4月6日出現的一封“來信”。“來信”,《東京日日新聞》,明治7年4月6日,652號。“來信”稱,由於廳議決定問罪台灣,橫濱米價暴漲,並批判《東京日日新聞》對於如此重大的事件沒有任何報道。關於台灣出兵的最初的報道,是在明治7年4月9日。報道了《The Japan Gazette》詔書發布前的3月30日,日本對台灣“進行宣戰”。(前引,土屋禮子,2005年。)《東京日日新聞》以回應“來信”的形式,在4月9日的“海外新聞”欄中,刊載了關於台灣問題的報道。4月9日的報道,實際是翻譯、轉載的《The Japan Gazette》關於台灣問題的報道。日本人寫的關於台灣的報道,最初是見於《台灣信報》。山口功二:《ニュースの発見(2)—『東京日日新聞』と岸田吟香のジャーナリズム》,《評論·社會科學》49號,1994年3月。另外,由於派遣了岸田吟香作為首位從軍記者,現地時刻變化的局勢得以成功傳入日本。由於當時對於戰爭報道的限製並不非常嚴格鈴木健二:《戰爭與新聞》,每日新聞社,1995年,第14頁。,因此得以打破除在居留地的外國人和一少部分政府高官外,民眾無法獲得準確信息的狀態;其他大多數日本人也得以容易地獲知最新局勢。實際上,岸田逗留台灣不過是5月22日到6月20日的非常短的時間。其間,經過回國後1個月的休養,在“台灣信報”欄中,通過“台灣手稿”向國民傳達了台灣的局勢。有關岸田吟香,請參見秋山勇造《明治のジャーナリズム精神》(五月書房,2002年)、杉浦正《岸田吟香資料から見たその一生》(汲古書院,1996年),草野美智子、山口守人《明治初期日本人的“台灣”理解》(《熊本大學綜合科目研究報告》4號,2001年3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