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山寨的凱旋:山寨手機與中國城市青年(2)(1 / 3)

(三)敢於競爭——狼性精神

出生在改革開放後的80後90後,從小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必須竭盡全力去得到他人的承認並實現其目標。山寨手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競爭精神和本地劣勢,以及反對跨國企業巨頭。

1.堅持平等

年輕的一代更注重社會的公平和平等。就像手機的出現帶來了工具的平等,帶給大眾獲取信息的自由一般,山寨手機使得手機的奢侈平民化成為可能,高端手機不再是富人的象征,平民大眾也可以享受高科技所帶來的消費體驗。

2.參與性與DIY

青年人有可能參與並獲得一個讓自己動手的過程。山寨手機被認為是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個直接參與和標新立異的平台。青年人喜歡山寨機跟他們熱衷於組裝電腦如出一轍。山寨浪潮的背後是中國製造的DIY(Do It Yourself)文化(王,2008)。山寨手機使用者舒適度與青年人的參與性相符合。山寨手機與眾不同的外觀也符合青年人的參與需求。一部山寨機以其超大屏幕、智能、電視功能、雙攝像頭、雙卡雙待、多媒體播放以及超級待機功能取勝,山寨機並不以製造出最高端的產品為目標,而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於&;張,2005)。

3.多樣性的包容

青年思想活躍模仿性強,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包容性比較盛,最容易接受社會流行文化潮流。正因為如此,新的時尚風氣總在青年群體中間發軔擴散乃至風靡一時,蔚為風尚。他們總是最新產品的大膽試驗者,新款式的最先接納者,新消費方式的積極推進者(餘,2007)。

(四)興趣追求

1.追求技術革新

青年人往往跟隨潮流,追求產品知覺技術和想象力方麵的創新的產品。對新奇事物的模擬活動是在青年人群體中速度最快的。山寨手機體現了對青年人有吸引力的技術革新。

2.追求娛樂

青年人往往是被手機的娛樂功能所吸引。新的娛樂服務是永遠需要向青年人提供一個現代化環境(張,2004)。在一定程度上,手機被視為一種“時尚玩具”。在青年人中,使用手機的方式被稱作“玩”。一些達人級的使用者被稱為“玩家”。這些都表明了山寨手機使用的娛樂性。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帶給青年人一種娛樂和自由的環境(張&;吳,2008)。

3.追求時尚

熱衷於時尚是青年人文化和生活方式最顯著的外化表現。青年人思想開放,好奇心強,注重個性,求美求異求新心切,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概念新行為,加上青年人正處在消費需求十分旺盛的人生階段,無論是精神文化消費還是日常生活消費,他們都是整個社會消費領先的群體(餘,2007)。

(五)自我認同

個性化(當代青年的消費傾向),隨著社會消費方式的多元化,青年人消費的選擇性增強。促使自由個性化的消費對青年人來說成為可能,他們完全可以隨心所欲,憑感覺消費(葉,2006)。正在興起的體驗消費,其主體就是青年人。所謂體驗消費,就是在這類消費中,消費是一個過程,消費者是這一過程中的“產品”,當消費結束時,留下來的將是對過程的體驗——體驗另一種身份,體驗異域生活,以及體驗自身的創造力等。體驗成為青年人的一種需要,體驗式消費很快成為青年人的主流消費之一(葉,2006)。山寨機就給青年人提供了一個體驗新穎、奢華的平台,手機不再是一種炫耀式消費,而是一種人人可得、人人不同的消費體驗。高品質、高科技的手機已不再是最流行的,人們更傾向於選擇有個性的手機(葉,2006)。因此,手機已成為自我認同的一種體現。山寨手機通過他/她自己的喜好,為用戶提供了多種獨特的設計,來展示他/她的個性(於&;張,2005)。

本文旨在通過深入訪談和特定的在線QQ群組討論的定性分析,來驗證上述山寨機與當代青年特征的關聯性。基於文化研究的理論,本文理論框架假設,青年人使用山寨手機,標誌著某些反對主流、反對品牌權威和支持國產品牌的政治態度和愛國主義情操。青年人對於手機的消費態度和使用模式,尤其是這些青年人對山寨手機的態度,反映出其社會特征。我們旨在通過訪談和網上討論分析,以證明上述假設是否存在,青年的山寨手機是否表達了他們反主流、反洋品牌同支持國貨的政治態度。我們從兩個群體方麵來探討這一問題:手機用戶(包括山寨手機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以及在山寨行業的從業人員(山寨員工)。由於這兩個群體對山寨手機不同的認識程度,我們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

五、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