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芳
摘要 2005年底,以新浪為首的博客服務商推出名人博客,一石激起千層浪,名人博客的風聲雀躍直接推動了我國博客發展進程。其中,知名地產商潘石屹是我國首位博客點擊突破千萬的財經界人物,他搭乘博客對SOHO中國進行了悄無聲息地公關營銷。本文從媒介環境學和博客公關的傳播學視角分析潘石屹新浪博客,對其如何進行商業公關、如何塑造自身形象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並針對名人博客公關現象進行反思。
關鍵詞:名人博客,媒介環境學,博客公關,潘石屹博客
從揭露克林頓和萊溫斯基性醜聞的“德拉吉報道”(http://www.drudgereport.com),到“9·11”世貿大廈遭遇恐怖襲擊的博客播報,再到2002年8月“博客中國”網站的開通,以及2005年底新浪“名人博客”陣營聲名鵲起,這些都是博客逐漸步入主流社會視野的典型注腳。而2005年底一批名人在新浪開博初具規模,則宣告了我國博客時代的來臨。這些人中不乏商界精英,比如風光無限的CEO方興東、吳士宏和王峻濤等。其中,知名地產商潘石屹僅用6個月時間,就成為我國首位博客點擊突破千萬的財經界人物,並通過博客這種滿足“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體製、零成本、零形式)的“零進入門檻”(方興東等,2004)方式,進行了一場不見硝煙的公關營銷大戰。
一、潘石屹新浪博客的前世今生
在被稱為“博客元年”的2005年(杜駿飛,2008),中國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政策接踵而至,地產行業走入低穀,SOHO中國也不例外。此時傳統媒介的營銷手段,已不能滿足SOHO中國推廣的需求,另辟蹊徑成為唯一出路。借著“博客元年”的東風,SOHO中國與智揚公關顧問機構瞄準了新興的媒介——博客,“就是網絡社會化的殺手級應用,它讓每個個人都可以成為互聯網中自主的主體:呈現自己,表達自己並且與網絡世界建立全麵的交流溝通”(方興東,王俊秀,2003),開始了博客公關營銷的嚐試。
2005年10月11日,潘石屹在新浪房產頻道開博,此後博客點擊量以加速度的方式增長:第一個100萬,潘石屹用了3個月的時間;從100萬到500萬,花了兩個月時間;而從500萬到千萬的跨越,他僅花了一個月。2006年4月26日,潘石屹的新浪房產博客點擊量突破1000萬大關,他因此成為首位博客點擊突破千萬的財經界人物。
通過悉心規劃和有效實施,潘石屹博客在半年時間內突破千萬級訪問量,並不斷刷新訪問紀錄,出版了博文書籍《潘石屹的博客》。2006—2007年上半年,SOHO中國上市前的靜默期,潘石屹博客在新浪博客排行榜上一直位居前十,在開博商界人士中始終保持第一,從而打開了潘石屹個人和SOHO中國行業外的知名度。截至2010年元旦,潘石屹的新浪博客發表博文877篇,訪問量達60,438,027次。
二、SOHO中國的如意算盤——潘石屹博客商業公關之道
在Web2.0時代,博客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傳播力量。作為一種有著強大溝通能力且富有活力的新媒體形式,博客為公關行業提供了新的手段,體現出以往任何一種公關手段都不可企及的優勢。
1.媒介即環境,博客即環境在
媒介環境學(media ecology)理論中,媒介與社會有著互動共生關係,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同時“媒介即信息”的論述,表明不同的媒介形式會對人的生活、政治、文化等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關注的就是博客這種新的媒介傳播形態對於商業公關的作用。此外,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人體的延伸》中描述,媒介技術的力量在於它把各種感官功能分離,在部落化時期,人們的各種感官功能是平衡對稱的,而當任何一種感官功能以技術的形式實現時,就會出現各感覺之間的比例變化(張詠華,2002)。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越來越感性化,而博客現象正是這種感性化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