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禁映影片”的禁映內幕(2)(2 / 3)

座談會應該怎麼開,江青建議,先看作品,再閱讀一些有關文件和材料,然後交談。近20天時間裏,與會人員共觀看了30餘部“好的、壞的和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缺點、錯誤的影片”。

江青看一部否定一部,幾乎否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電影和文藝作品。對看了的幾十部電影,江青認為“沒有一部滿意的”,周恩來親自抓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她也認為問題不少。《南征北戰》她說也有問題,修改一下也可以。隻有《平原遊擊隊》她認為勉強可以。對八一廠的《海鷹》,她隻肯定了上半部是“我們的”。

江青說:“軍隊也不是在真空裏,八一電影製片廠出了像《抓壯丁》這樣的壞片子,我看了以後哭了。”“《聶耳》是給夏衍樹碑立傳”。這次實際上是“一人談”的座談會後來形成了紀要,並作為中共中央“紅頭”文件印發全黨。“紀要”很尖銳地給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文藝界定了性:文藝界在建國以來,被一條與毛主席思想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這條黑線就是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想、現代修正主義的文藝思想和所謂三十年代文藝的結合。

十幾年來,真正歌頌工農兵的英雄人物,為工農兵服務的好的或者基本上是好的作品也有,但是不多;不少是中間狀態的作品;還有一批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

這次座談會顯示了江青的“崛起”。3月,根據林彪、江青的指令,全軍文藝創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效法江青的辦法,看電影,找黑線,按“紀要”的口徑對號定罪。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電影廠生產的影片有300多部,這次會議看了68部,加上外國影片共80部。好的隻有7部:《南征北戰》、《平原遊擊隊》、《戰鬥裏成長》、《上甘嶺》、《地道戰》,故事好,但線條粗點。《分水嶺》複員軍人還不夠突出。《海鷹》有點小缺點,吉普車上兩人吃蘋果,有點吉普女郎的勁頭,出征時唱,“寧願出征不願在家盼斷腸”是小資產階級的情調。江青講話有個特點,開始時還勉強能踩在點上,但往往說著說著就離了譜,甚至感情用事,誇大其詞,陷入荒謬。這一次她對影片的點評,同樣荒謬得讓人無言以對。

《鐵道遊擊隊》:沒寫主席關於遊擊戰的戰略戰術原則,寫的是主席批判的遊擊主義。遊擊隊不靠群眾,都是神兵,隻是芳林嫂一個群眾。有政委,看不到政治工作,不像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無產階級遊擊隊,像一幫農民小資產階級隊伍。沒有寫黨的領導,不像八路軍領導的,單純搞驚險神奇動作,宣傳個人英雄主義。影片的插曲很不健康。

《林海雪原》:有嚴重缺點,這是寫剿匪的,是在東北搞土改的基礎上搞的,影片沒寫土改,這是四平保衛戰役後,部隊分出工作隊搞土改,為鞏固後方的。剿匪,影片隻有一個部隊幹,沒群眾,好像部隊是脫離群眾的。影片充滿了土匪氣,有一段化裝土匪審訊,這是歪曲。打威虎山好像就是楊子榮,誇大了楊子榮的個人作用,個人英雄主義。楊子榮化裝土匪後,比土匪還像土匪,是歪曲,沒寫階級鬥爭。土匪臨死時還很頑強,沒矛盾。《英雄虎膽》:美化特務阿蘭,跳搖擺舞一場是資產階級生活大展覽,歪曲了偵察部隊的形象。雷參謀化裝後,比敵人還像敵人,剿匪不發動群眾,隻靠派進去,與《林海雪原》都是學蘇聯的。

《戰上海》:是寫國民黨的戲,我們沒有一個英雄人物塑造出來,都是麵條。當時南京已經解放,敵人大勢已去,敵人要跑了。敵人洋相很多,內部矛盾厲害,而我們卻寫得敵人很神氣,很排場,是不符合實際的。寫打城市不能開炮造成傷亡,為保衛城市拿生命換,寫在影片上是不好的,即使有也是個別情況。把劉義的作用誇大了。劉義成了很讓人同情的正麵人物。《我們村裏的年輕人》:寫三角戀愛,四對,歪曲農村青年的精神麵貌。沒英雄形象,盡是中間人物。醜化革命幹部,老社長是老保守,會計是反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