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漢朝(15)(3 / 3)

中元元年春天正月,東海王劉強、沛王劉輔、楚王劉英、濟南王劉康、淮陽王劉延、趙王劉盱都來朝見光武帝。二十八日,光武帝巡視東方。二月十日,駕臨魯國,進而駕臨泰山。北海王劉興、齊王劉石朝見光武帝於東嶽。二十二日,焚柴望祭岱宗,登臨泰山,聚土為壇而祭天;二十五日在梁父打掃幹淨場地而祭地。三月三十日,司空張純死了。

夏天四月五日,光武帝車駕回到洛陽宮中。十一日,他大赦天下,免征贏、博、梁父、奉高等地的徭役,不交今年的田租和飼草。改年號為中元。並駕臨長安。二十日,祭祀長陵。五月二十八日,從長安回到洛陽。

六月二十四日,太仆馮魴為司空。二十八日,司徒馮勤死了。

這年夏天,京師發現有甘美的泉水湧出,喝了這泉水的人所有頑症都可以治愈,惟有盲人、跛人不能治。又有赤草長在水邊。郡國頻頻報告發現甘露。

群臣上奏道:“地神顯靈而朱草萌生。孝宣帝每有嘉瑞,就改年號,神爵、五鳳、甘露、黃龍,都用來紀年,這是為了把感應送給天地神靈,表彰德信。因此化為升平,稱作中興。當今天下清平安寧,靈物不斷降世。陛下心存謙虛退讓,推辭而不願自應瑞征,但是怎麼可以讓吉祥的符應和明顯的喜慶湮沒而無聞呢?應當命令太史把祥瑞記錄編集起來,傳給後世。”

光武帝不同意,他常常自己謙稱無德,每當郡國上奏祥瑞,就壓下而不接受,因此史官很少能記載下來。秋天,有三個郡國出現蝗災。冬天十月六日,司隸校尉東萊人李為司徒。

十九日,派司空告祭高廟說:“高皇帝與群臣約定,非劉氏不封王。呂太後殘害三個趙王,擅自封呂氏為王,仰仗社稷之靈,呂祿、呂產被誅除,天命幾乎旁落他人,危急的朝廷重新安定。呂太後不應該配享高廟,與至尊同在祖廟。簿太後德性仁慈,孝文皇帝賢明治國,子孫仰賴他們的福蔭,延續皇室至今。上薄太後尊號為高皇後,配享地神。遷呂太後廟主到園寢,四時上祭。”

十一月三十日,這一天有日食。這一年,初建明堂、靈台、辟雍,以及北郊兆域。光武帝宣布圖讖於天下。免除濟陽、南頓本年的徭役。參狼羌人侵犯武都,打敗郡兵。隴西太守劉盱派兵援救武都,與武都郡兵一起討伐反叛的羌人,全都打敗了他們。

二年春天正月初八,光武帝開始建立北郊,祭祀後土。東夷倭奴國國王派來使者進貢。

二月五日,光武帝死於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朕無益於百姓,全依照孝文皇帝製度,後事務必節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城池,不要派屬吏或用郵傳上書致哀。”

當初,武光帝久在軍中,厭惡戰爭,而且知道天下疲憊不堪,盼望安定的生活。自從隴、蜀平定以後,不是緊急情況,未曾再談論軍事。皇太子曾經問起攻戰的事情。光武帝說:“過去衛靈公問戰法,孔子不回答,這種事不是你所該做的。”

他每天一大早就上朝,日頭偏西才退朝。多次召見公卿、郎將講論經書的道理,夜半時分才睡覺。皇太子見到光武帝勤勞不怠,找機會勸說道:“陛下擁有夏禹、商湯的賢明,而沒有黃帝、老子休生養性的福氣,希望能保養精神,優遊自寧。”光武帝說:“我自己樂意這樣,並不為此感到勞累。”雖然親身建立大業,卻兢兢業業好像能力不夠一樣,所以他能賢明慎重地對待國事,總攬大權,量時度力,所辦的事沒有什麼過失。他辭退功臣而任用文官,收藏起弓箭而放馬牛回歸民間,雖然治國之道未能和古代聖賢的時候相比,這也算是配得上止息幹戈的“武”字了。

劉秀平隗囂

劉秀平定關東以後,為了徹底消滅割據勢力,建立統一政權,發動了對盤據西北的隗囂的討伐戰爭。隗囂據天水、隴西、安定、北地四郡,直接威脅著關中。他鑒於更始失敗後,所謂的“人心思漢”的觀念已經改變,而代之以“上可為六國,下不失尉佗”的思想,想要與公孫述,竇融三足鼎立,這當然違背了劉秀的一統政策,劉秀開始以重爵予以拉攏,不成,則舉大兵進行征服。

東漢建武六年(30年)三月,光武帝劉秀向隗囂下一詔書,內稱要舉大兵經過天水去伐蜀,主要是想以借道的名義,而深入隗囂盤據的腹地。劉秀一麵派遣大將軍耿弇、蓋延等七將,兵約八萬多人,從隴道西上;一麵派來歙奉手書勸囂降,真可謂兵威利誘,雙管齊下。隗囂見到來歙送來光武帝的手書,猶豫不決,當來歙督促他時,他就把來歙囚禁起來,而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在今陝西隴縣西南),伐木阻塞道路以堅守。同年五月二十一日,光武帝親自到長安,督率各路軍馬;耿弇等七將軍,開始對隴坻的王元守軍進行仰攻,結果被王元的反擊打得大敗。各軍下隴山東退,王元在後緊追不舍,幸虧馬武率軍在後麵拚力撕殺。殺死追兵數千人,漢軍才得以東還。這是光武帝平定關東群雄以來所遭受的第一次大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