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3 / 3)

大蒙古國的建立,也實現了蒙古草原的空前大統一,真正地把所轄各族納入到了一個有效政權的管理之下,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國北部的邊疆勾畫出了大致的輪廓。

.千戶授封製度

鐵木真以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實現了蒙古草原的統一,然而要對原來那些習慣於來去無阻、散亂無序的眾多部族進行有序化的治理並非易事。因而鐵木真被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首先就各部族的治理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規劃,創立了千戶授封製度。

千戶授封製度就是打破各部族原來的氏族組織,按照十進製進行編組,把蒙古各部牧民統一劃分為十戶、百戶、千戶3級,一共劃分出95個千戶,並劃定了各千戶的範圍。在此基礎上實行領戶分封製,將千戶以封賞的形式授予那些有功的貴族和大臣們,千戶的首領稱為那顏。千戶那顏是大汗任命的軍事和行政長官,千戶是他們的世襲領地。全國普通民眾則全部被劃歸到各千戶內,隻能在劃定範圍內放牧。千戶之上,又分設左、右兩個萬戶,為最高統兵官,統率所有千戶。

千戶的編組和賞封有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那些在征戰中始終忠誠的部落聯盟首領、長期忠心效力的部下以及那些主動歸附的各部落首領,可以依然控製原來的部屬和領地,隻需按照統一原則編製千戶即可;此外,少數幾個功勳卓著的那可兒(夥伴、隨從)也可以重新召集本部落舊眾,組成千戶。另一個原則是將那些原來屬於不同部落的民眾分給其他那可兒,加上這些那可兒在戰爭中各自擄掠的人口,共同編組千戶,由他們統領。

千戶體製早在蒙古國建立之前就已經開始實施,最初是一項純粹的軍事管理製度,後來才大規模施行,進一步完善和製度化。它打破了原來的部族和血緣關係,形成了一個層層隸屬、指揮靈活的軍事行政聯合體,是一種完備而嚴密的國家管理體製。

.怯薛護衛軍

當時的蒙古高原上,各部首領的斡耳朵都有相應的親兵護衛隊,這種護衛隊就是怯薛的前身。成吉思汗即汗位後,為了加強蒙古的兵力和大汗的權力,特從貴族子弟和一部分平民子弟中,挑選身強力壯、武藝精良的青年,對原來的護衛軍加以擴充,形成了1萬人的怯薛軍。它包括1000名宿衛,1000名箭筒士和8000名散班。

怯薛軍駐紮在大汗的斡耳朵周圍,主要職責是護衛大汗金帳和分管汗廷的各種事務。由宿衛值夜班,箭筒士和散班值日班,各分4隊,稱為四怯薛,每隊三日,輪流值班。除此之外,他們還負責大汗斡耳朵的各種勞役,包括文書、門衛、服飾、飲食等。

這支軍隊紀律嚴格,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每個成員都由成吉思汗親自挑選,主要是各百戶長、千戶長及其他官員子弟,這也起到以人質控製部下的功能。怯薜長由成吉思汗最親信的那可兒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四家子弟世襲擔任。這支軍隊由成吉思汗直接統領,又稱“大中軍”,是蒙古軍的精銳,也是控製地方的主要武裝力量。

在大蒙古國時代,怯薛諸執事官既是大汗的侍從,又是大汗的內臣,參預了軍政事務的管理。

.創製蒙古文字

蒙古族長期從事遊牧生活,本沒有文字,調發兵馬都是用結草或刻木的方法。隨著部落地域的擴大、勢力的崛起,鐵木真也逐漸感到了文字的重要性。

1204年鐵木真滅掉了社會、文化比較進步的乃蠻部,俘獲了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塔塔統阿是乃蠻部的掌印官,《元史》中說他“性聰慧,善言論,深通本國文字”。鐵木真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就讓他用畏兀兒字母書寫蒙古語,從而創立了畏兀兒體蒙文。隨後,鐵木真又下令由塔塔統阿教蒙古貴族子弟學習這種新創製的蒙古文,還任用不少畏兀兒人作為蒙古貴族子弟的教師。這樣,新創製的文字就首先在貴族子弟中使用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