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顏部的複興首先引起了泰赤烏部的不滿,泰赤烏部很快聯合劄木合部來攻打鐵木真。鐵木真竭其所能,組織十三翼軍隊進行對抗,這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戰”。由於力量對比懸殊,鐵木真戰敗。但由於泰赤烏部首領對部下的殘暴和鐵木真對部下的寬厚體恤,泰赤烏部部分部眾脫離了泰赤烏部,前來投靠鐵木真,這使得鐵木真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1196年,鐵木真在王罕的支持下,以為父報仇為名進攻叛金潰逃的塔塔兒部,在斡裏劄河大獲全勝,俘虜了塔塔兒部首領。為嘉獎戰功,金授予鐵木真“劄兀惕忽裏”(諸統領)的官號,並大行封賞。斡裏劄之戰不僅增強了鐵木真的實力,而且獲得了金王朝的封號,無疑為他統轄蒙古各部提供了機會。
1200年,鐵木真又聯合王罕,展開了對泰赤烏部的征討。泰赤烏部也得到了篾兒乞部的支持,雙方在斡難河邊展開了激戰。鐵木真顯示出了強大的實力,一舉戰勝了對手。隨後鐵木真又隨王罕進軍呼倫貝爾草原,攻打各部,大行擄掠人口、牲畜。次年,一些與鐵木真為敵的部落聯合起來,在阿雷泉邊招集大會,共同出兵進攻鐵木真和王罕的軍隊,再次被鐵木真反攻擊敗。不久之後,他們又在劄木合的召集下,結成聯盟,推舉劄木合為“古兒罕”(眾汗之汗),再一次對鐵木真發起了進攻,被鐵木真所敗。這次戰爭極大地消耗了蒙古其他各部的力量,從此他們也無力再戰,逐漸投到了鐵木真部下,蒙古各部的統一局麵形成了。
.東討西伐定大局
統一蒙古各部之後,鐵木真開始了與草原其他部族的征戰。此時他麵臨三方勁敵:東麵是宿敵塔塔兒部;中部有稱雄一時的克烈部;西麵則是發展程度較高的乃蠻部。
塔塔兒部是蒙古草原東部最強大、富庶的部族之一;同時他們又投靠於實力強勁的金,因而成為鐵木真的東方勁敵。塔塔兒部與鐵木真有殺父之仇。早在1196年,鐵木真就曾乘塔塔兒叛金之機打敗過塔塔兒;在統一蒙古部族之後,他便向塔塔兒發起了新的進攻。1202年,鐵木真率蒙古部眾進攻塔塔兒。作為成為蒙古聯盟首領後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鐵木真取得了完滿勝利。或許處於複仇心理,他殺死了所有的戰俘,徹底地消滅了宿敵。
中部的克烈部是鐵木真長期以來依附的對象。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克烈部的勢力,鐵木真才完成了蒙古聯盟的統一。但是鐵木真勢力的壯大,引起了克烈部的疑忌,雙方的戰爭很快於1203年春,在阿蘭賽(今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北境)展開。鐵木真寡不敵眾,率領四五千殘兵退至班朱泥河休整。克烈部王罕獲勝後,驕傲輕敵。其部下蒙古貴族劄木合等密謀殺害他,事敗後逃往乃蠻部。鐵木真因此得以恢複元氣,並乘克烈聯盟分裂之機進攻,擊潰了王罕主力。王罕在逃跑途中被乃蠻兵所殺。
乃蠻部是蒙古草原西部最強大的部族。他們較早建立了初具規模的國家機構,還設置了文官武將,是發展程度較高的遊牧部族。雖然其內部曾經過汗位之爭而有分裂,但是獲勝的太陽罕依然很有實力。克烈部的滅亡使太陽罕非常震驚。他於1204年收集其他部族殘兵,攻打蒙古,但因軍紀渙散,各部又不齊心,因此進攻失敗。太陽罕受傷而死,乃蠻部也大勢漸去。
至此,雖然蔑兒乞和乃蠻的殘部仍在繼續反抗,但強敵均已歸附,其他小部族也紛紛投奔而來。鐵木真征戰十幾年,終於贏得了蒙古草原的統一。
2.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
鐵木真於1206年春在斡難河河源(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嫩河)搭建大帳,召集所有部眾,建九白旗,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忽裏台大聚會。鐵木真被推舉為成吉思汗,意為“眾汗之汗”,成為草原上的最高統治者。成吉思汗以本部落名稱為國號,建立了大蒙古國。元朝人把這一年認為是本朝的開始,鐵木真也被追諡為法天啟運聖武帝,廟號太祖。
從此以後,歸附於大蒙古國的各部民眾,雖然各自都有本部落氏族的名稱,但都是作為“蒙古”人而處在大蒙古國的管理之下;大漠南北概稱為蒙古地區,“蒙古”開始成為各部的共同名稱,並由此而逐漸形成了蒙古民族共同體。
大蒙古國的建立,有著非同尋常的曆史意義。在蒙古草原實現統一之前,草原各部不僅各自為政,鬆散無序,而且其社會發展程度也依然保留有較深的遊牧部族習俗。遊牧生活決定了彼此之間為爭奪牧場而展開鬥爭是不可避免的,同樣也決定了相互之間的武力和實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準則。因此時而擄掠、時而搶劫、時而攻殺、時而結盟的情況屢見不鮮。大蒙古國的建立結束了草原上那種紛爭的局麵,在“蒙古”這個共同體中,在成吉思汗這位眾汗之汗的領導下,逐漸形成了秩序化、規範化的管理,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