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這次統戰工作會議的召開,使全國統戰工作的一係列重要問題,都得到圓滿的解決。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及這次會議為曆史轉折點,統一戰線工作進入了一個階段,得到了恢複與加強。新階段是統戰工作的一個曆史轉折,是從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到振興的轉折,是從長期“左”的錯誤到重新走上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軌道、恢複統一戰線優良傳統的轉折。

統一戰線在新階段,其任務、方針、政策都有新的內容和新的發展。首先是國內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肯定了資產階級已經消滅,雖然階級鬥爭還存在於一定範圍;民族資產階級消滅了,工人與原屬民族資產階級的人們的統一戰線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作為階級聯盟。工人階級數量大大增加,其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領導作用也加強了;農民成為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民,隨著農村經濟的改革,農民與國家的整體利益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工農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鞏固。廣大知識分子,包括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知識分子,從總體上說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社會主義中的勞動者。各民主黨派隨著階級狀況的變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是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聯盟。

與階級關係、民主黨性質發生變化的同時,民族關係也有發展,國內各民族已經結成了平等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還有,台灣同胞、港澳同胞的愛國主義覺悟不斷提高,愛國統一戰線的基礎不斷擴大。此外,原屬敵我矛盾的為數不多的那些人,經過長期改造,已轉移到人民方麵。

根據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新時期統一戰線的中心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三大任務服務。這三大任務是:除上述中心任務外,還有爭取台灣回歸,完成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爭取世界和平。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對統一戰線也會產生影響,但它不再是統戰工作的“綱”。

統戰工作是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為在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而奮鬥,為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它包括以下人士:(1)民主黨派;(2)無黨派民主人士;(3)非黨的知識分子幹部,這是大量的;(4)起義和投誠的原國民黨軍官;(5)原工商業者;(6)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7)愛國的宗教領袖人物;(8)去台人員留在大陸的家屬親友;(9)港澳朋友;(10)歸國僑胞和國外僑胞;(11)個體工商業者;(12)西藏上層人物。同時,在國際方麵,我們要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為此要擴大統一戰線同國際友好人士和友好團體的聯係,加強和發展民間外交。做到官民並舉,從而既發揮政府的長處、也發揮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優勢,二者使之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統一戰線是一項長時期的重要工作,是社會主義新時期的一大法寶。在將來祖國統一之後,必須在很長時期內搞愛國統一戰線。

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性質,就其根本而言是社會主義的。另一方麵,祖國還未最後統一,對此,我們實行“一國兩製”,對港、澳、台同胞要爭取、團結,對他們求祖國統一之同,存社會主義製度之異。

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統戰工作要本著十六字方針,要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開創新局麵,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上述這一切,既反映了社會主義事業的曆史性勝利,也表明統戰政策的成功。而這又為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創造了重要前提。

發揮原工商業者的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進行新的長征。為了實現我黨這一曆史性的重大戰略決策,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展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依靠和團結廣大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團結愛國民主黨派、愛國人士、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等為主要成分的統一戰線。創造這一偉大奇跡,不僅需要工人、農民等勞動者的辛勤創造,同時也需要調動工商業者的勞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