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年時間,兩省的改革就已初見成效。廣東、福建出口收彙創造曆史最好水平,比1978年分別增長32%和30%。與外商就加工裝配、補償貿易、合資經營等進行了廣泛的洽談,已簽合同成交額兩省分別達到6.58億和8100多萬美元。全年貿易和非貿易外彙收入,兩處分別完成20.5億和3.5億美元,增長32%和21.5%。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得以籌建,深圳蛇口工業區開始施工,進度較快。兩省對外經濟活動開始出現一個蓬勃發展的新局麵。實踐表明,中央的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它有利於進一步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兩省的有利條件,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統戰工作的恢複與加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批判“兩個凡是”,全麵地堅決地依靠群眾和深思熟慮的撥亂反正,調動各方麵的積極因素,進行以實現四化為中心任務的社會主義建設。這種新形勢也給黨的統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方針、新的政策、新的任務都是應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中共中央統戰部於1979年8月15日至9月3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負責人,部分地、市委統戰部負責人以及中央各有關部門負責統戰工作的幹部,共270多人。會議由中共中央統戰部第一副部長劉瀾濤致開幕詞,並主持會議。中央統戰部部長烏蘭夫在閉幕會上作總結講話。會議采取小組討論與大會發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各項議程。與會同誌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暢所欲言。
與會同誌回顧了建國以來統戰工作的巨大成就和經驗教訓,討論了當前國內階級狀況的根本變化,著重解決了以下幾個主要問題:(1)現階段統一戰線不宜叫社會主義統一戰線,而應當稱為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這不是一般名稱的變動,而是反映了國內階級狀況和整個形勢的根本變化。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是台灣回歸祖國,統一祖國的問題。華裔也有愛國的問題。他們熱愛祖國,不等於熱愛社會主義。叫革命的愛國統一戰線,就是勞動者與愛國者的聯盟。這樣範圍就廣了,具有廣泛的性質。(2)明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聯盟。它除了社會主義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外,還包括廣大的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包括一切熱愛祖國的人們。隻要讚成祖國統一,即使並不讚成社會主義製度的人,也要團結。曆史經驗證明,愛國的旗幟能團結更廣泛的階級、階層的人們。這是一個在愛國主義基礎上的更為廣泛的聯盟。(3)明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擔負著為四個現代化服務和統一祖國的雙重任務。過去,統戰工作的重點是消滅民族資產階級,改造這個階級的人們,這段曆史任務已經勝利完成。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新的曆史時期,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應當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祖國統一和四化大業而奮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任務。統一戰線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樹立起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根本思想。統一祖國,是統一戰線擔負的又一方麵重大任務。統一戰線工作要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精神,積極進行對台灣當局和人民的爭取工作,促進台灣早日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4)製訂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基本政策。即嚴格按照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製,堅持正麵說服教育的方法,按照團結一批評一團結的原則,正確處理統一戰線內部的各種矛盾,幫助各界黨外人士在四化建設中取得新的進步。(5)明確了統戰部門要管知識分子的工作。知識分子是實現四化的一支骨幹力量。黨外許多知識分子是科學技術專家,對於發展我國科學文化事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要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領導,依靠全黨來做統戰工作。各級黨委要把統戰工作列入黨委的議事日程,一年抓幾次,指定一位書記分管統戰工作,切實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