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功過是非任評說——帝王後妃篇(4)(1 / 3)

為了皇位,王莽不惜殺死了自己的3個兒子,充分暴露了他性格中惡毒殘忍的本性,連親生兒子都可以殺了,還有什麼是他不能做的呢?為了權力而不擇手段,這樣的人在曆史上也不是沒有。但像王莽這樣殺子殺婿的,倒真是不多見的。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句老祖宗的話用在王莽身上,是肯定不會合適的。

王莽即位做了皇帝以後,麵臨著西漢末年一片衰敗混亂的政治局麵。為了挽回敗局,王莽實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王莽首先改革了官製,將傳說的上古官製拿來和漢朝官製結合,就成了新朝的官製。關於土地改革,王莽頒布“王田令”,即將天下土地改稱為“王田”,同時禁止土地的買賣;如果一家人中男丁不滿8人,但土地超過了900畝,就要將多餘的土地交給國家,再分給本族人耕種,以前沒有土地的家庭則依照一夫一妻100畝的標準分配,違背法令的人將被流放。流放在封建社會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流放後還要服勞役,以後也不準再返回家鄉。為了防止奴婢的增多,影響國家勞動力的減少,還頒布了“私屬令”,將奴婢改稱為“私屬”,禁止買賣,違令者也要流放。另外,國家還將鹽、鐵、酒收回專賣,國家壟斷鑄錢。國家管理山林水澤,並收山澤稅,等等。他還先後改革幣製有4次之多,可是每改一次,都使人民更加貧困不堪。

王莽的新政並沒有使他的政權穩固。他的所作所為導致了北方匈奴的不滿,致使邊陲重起戰禍。當對外的戰爭正節節敗退的時候,朝中的大臣又發生了叛亂。因為這次事件的刺激,從此對很多的親信也不再相信了。每當外出的時候,他都要事先派兵在京城搜查,還取名叫作“橫搜”。有一次外出,王莽惶恐得竟命令在京師搜查了5天之久。為了防範其他的人謀反,王莽對大臣入宮的隨從人數做了限製,這又導致了新的矛盾。太傅平晏有一次進宮時帶的隨從超過了規定的人數,結果被把守宮門的仆射攔住,雙方發生了糾紛,平晏的隨從盛怒之下將仆射捆了起來,王莽聽說後,氣得七竅生煙,馬上命人圍攻太傅府,把鬧事的衛士處死,這才算完。

就這樣,他雖然用殺戮的手段將內部的禍患消除了,但外麵的威脅即起義軍卻已經壯大起來無法消滅。王莽的統治已經走上了末路。

劉秀是如何當上皇帝的

劉秀

劉秀是一位“中興之主”。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對光武帝評論甚高,說他“三代以下稱盛治”,認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認定在夏、商、周三代以後,“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說他超過曆史上所有的皇帝!

古人對劉秀做出這樣高的評價,但劉秀本是沒落皇族中的一員,以種田為生,是怎樣成長為一個開國皇帝的呢?

劉秀是高祖九世玄孫。王莽天鳳年間(公元14—19年),劉秀到長安求學,受教於中大夫許子威,攻讀《尚書》。他隻求弄通大義,不拘字句。由於家境並不寬裕,學費不足。劉秀還曾與同學合資買了頭驢,讓仆人趕驢拉腳掙錢。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陽饑荒。劉家的賓客徒附等有很多人投奔了王匡、王鳳的義軍。劉秀本無心參加起義,便躲到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去當了穀商。其兄劉寅先自起兵,自稱拄天都部。劉秀在新野遇到宛縣人(今河南省南陽市)李通,並成為好友。李通編造一條讖語“劉氏複起,李氏為輔”,勸說劉秀起兵。十月,和李通及徒弟劉軼等在宛起兵。這時劉秀28歲,開始了推翻新朝、重興漢室天下的戎馬生涯。

劉寅、劉秀為了保護自家利益,主動派人與新市兵、平林兵聯合,進攻宛縣失利後,劉寅、劉秀便到下江兵營中,說服了下江兵首領王常,合兵攻擊莽軍,這年二月辛巳(23年),三支義軍擁立劉玄為天子,以劉寅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派劉寅攻取宛城。三月劉秀隨諸將攻克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昆陽東)、郾縣(今河南省郾城縣),起義軍的聲勢越來越大,王莽感到威脅到了他的統治,便率莽軍將昆陽團團圍住。

麵對王莽軍隊的進攻,對於能否守住昆陽城,起義軍將領意見頗不統一。外有敵軍壓境,內部軍心浮動,形勢十分危急。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劉秀表現出大智大勇的軍事才能。他力排眾議,冷靜分析,主張集中兵力堅守昆陽,爭取其他外援夾擊敵軍。趁著敵軍尚未合圍,劉秀隻帶13名騎兵從南門突圍,到郾城和定陵調集援軍。六月,劉秀帶領援兵來到昆陽城外,他親自率領步兵、騎兵1000餘人,在距敵軍四五裏的地方擺下陣來。王邑、王尋派數千人前來交戰,劉秀身先士卒,率軍衝入敵陣,大敗敵軍,首戰告捷。這時,綠林軍已攻下宛城,但消息還沒有傳到昆陽,劉秀並不知道。為了鼓舞士氣,瓦解敵軍,劉秀故意派人拿著他親筆寫的“宛下兵到”的書信送往昆陽城中,又故意把這封信丟在路上。王尋、王邑揀到信看後,真的以為宛城的增兵已到,心中十分恐懼。昆陽內外的起義軍形成夾擊之勢,劉秀親自率領3000人敢死隊,從城西渡水,直撲敵人的指揮中心,消滅敵軍的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