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忠奸善惡見清濁——官場風氣篇(2)(2 / 3)

公孫賀說:“主上賢明,臣不足以稱,恐負重責,從此殆矣!”這些話表麵上是在奉承漢武帝的英名,自謙地說自己的才學不足以擔當如此重任,而實際上公孫賀是心知肚明,認為漢武帝對待大臣過於苛刻,刑罰嚴重,擔心自己一旦做了丞相就會招致殺身之禍。因為他和漢武帝的特殊關係,所以他比一般人更了解武帝的心思,他知道武帝這個少年皇帝,一向心高氣傲,總是想做出一番驚人的大成績,做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帝。但是同時他又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勸陳,一旦自己有了什麼過錯,為了保護他自己的皇帝尊嚴,就會把罪過都推到下麵的大臣身上。每當這時候,位在皇帝之下,總理政事的丞相就成了最好的替罪羔羊,因為這樣,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丞相被漢武帝或殺或貶了。

公孫賀的這種擔心並不是庸人自擾,而是有他的前任丞相們的慘烈結局為依據的。

自從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先是公孫弘以布衣的身份拜相,從此讀書人多擔任丞相之職。公孫弘老謀深算,並不真正為國家社稷出謀劃策,而是以不違背漢武帝的心思為處事準則,極力維護漢武帝的荒淫奢侈:他以儒術製約法製,王道和霸道交互使用,成了漢武帝治國的方略,其要害是維護皇帝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讓天子成為真理的化身,天子的話和意誌永遠都是正確的。國家治理如果出現問題,就是臣子們的責任,特別是丞相的責任,需要一律繩之以法,這樣才能顯示君主的英名和偉大。在公孫弘等人的鼓吹之下,漢武帝隨心所欲,濫施刑罰。所以,丞相們的命運就出現了危機。

公孫弘以他的老成世故,洞察一切,保全了自己,得以終老,壽終正寢。可他之後的3任丞相卻都招致了殺身之禍。

公元前118年,丞相李蔡獲罪自殺。公元前115年,丞相莊青翟下獄致死。公元前112年,丞相趙周下獄致死。還有一些曾經當過武帝的宰相的大臣們,被迫辭職,從此退出了曆史舞台。如武帝的第一任丞相衛綰,本來是當時知名的文人智者,精通儒學和文學,武帝在還沒有即位的時候,曾經跟隨著衛綰學文化知識。因為這個原因,衛綰在武帝即位以後,就成了他的第一任丞相。但是時間不久,武帝就因為嫌棄他年事太高,處理事情的方法又與武帝不同,而暗示他辭去了丞相的職位,總算是還念著他的功勞,保全了他的身家性命。

這樣的代價是很慘痛的,於是眾多公卿大夫們就采取了明哲保身的處事方法,就連身為皇親國戚的公孫賀也感到伴君如伴虎,所以,他不惜以冒犯龍顏,堅決不接受漢武帝給他的丞相的任命,但是,在專製主義的淫威之下,在宦海浮沉的命運之舟中,公孫賀的命運不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了的。

盡管公孫賀在漢武帝麵前長跪不起,請求漢武帝收回對自己的任命。言語懇切,甚至淚流滿麵,可漢武帝還是龍顏不悅,拂袖而去。公孫賀隻得認命,當上了這個倒黴的丞相,代天子受過,收拾漢朝由盛轉衰的爛攤子了。

漢武帝晚年迷信鬼神,總是猜忌和疑心,而且易怒,幾乎不相信自己身邊的任何人,左右親信經常莫名其妙地就被他治罪。果然不出所料,公孫賀害怕的那一天終於來到了。公元前92年,有人告發公孫賀之子和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且用巫蠱詛咒漢武帝。這可是漢武帝最為厭惡的事。於是,不由分說,公孫賀和他的兒子一家都慘遭屠戮,被處以滅門之刑。

在如履薄冰的仕途上,明知前路莫測,卻不得抽身而退,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走向不知何時就會到來的死亡,真是個大悲哀啊。因此,公孫賀當初不願意拜相,是有遠見卓識的,是睿智的,可惜他伴君如伴虎,逃不開這命運。這也是漢武帝一朝的政治悲哀,是儒生文人們的悲哀。麵對漢武帝這樣一個很自負的皇帝,這些事都是沒有辦法的,隻能認命了。我們隻好哀歎這些丞相們。

不徇私情的尹翁歸

尹翁歸是西漢時期一位幹練而又廉潔的官吏。從小曉習文法,攻讀詩書。漢昭帝時任縣獄小吏,宣帝時任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北)太守,法紀嚴明,一郡得治,百姓稱頌。後調回國都長安任右扶風,治績卓著,廉潔奉公,人品高尚,死於位上。死後一貧如洗,家無餘財。漢宣帝聞其早逝,特下詔表彰:“右扶風尹翁歸廉潔奉公,品行端正,搏擊豪強,治民有方,成績斐然,堪為人臣之表率,可惜不幸早逝,無法繼續效命朝廷,更建大業,朕深感痛心,特賞賜翁歸子黃金百斤,以奉其祭祀。”尹翁歸三個兒子,均繼承父德,為官清廉。

尹翁歸幼年喪父,依靠著叔父過活。成年後他當了一名小獄吏,通曉文法,又練得一手好劍術。當時大將軍霍光掌握朝政,諸霍住在平陽,他們的奴客仗勢妄為,經常攜帶著兵器在街上搗亂,官吏們對他們無可奈何。後來尹翁歸當了市吏,法治嚴明,嚇得這些不法之徒都老老實實,不敢亂動。尹翁歸為官清廉公正,誰送禮也不收,那些市井無賴之徒都很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