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忠奸善惡見清濁——官場風氣篇(2)(3 / 3)

田延年任河東太守時,有一次巡行各縣,到平陽後,要麵見縣中文武官吏。他讓文吏站在東麵,武吏站在西麵。五六十個官吏都起身就位,唯獨尹翁歸仍然跪著不起,說:“翁歸文武皆備,願聽驅使。”田延年左右的從吏認為尹翁歸過於傲慢,可是田延年卻不以為然,叫尹翁歸起來,提出問題讓他回答。尹翁歸應對如流,田延年暗暗稱奇,當即任命他為卒史,帶回府舍。後來見他處理問題精明強幹,誅鋤豪強有膽略,對他更加器重,甚至覺得自己的才能不及尹翁歸,便提升尹翁歸擔任督郵職務。當時河東郡28縣分為汾北、汾南兩部,尹翁歸督察汾南。他執法無私,對屬縣中一些犯了法的官吏都嚴加懲處。那些受到懲處的官吏自知是罪有應得,也沒有怨言。田延年被選入朝中擔任大司農後,尹翁歸隨之提升為都內令和弘農都尉。

後來,尹翁歸拜為東海太守。他任東海太守期間,陳綱立紀,嚴明法度,踏踏實實地做了許多有益於地方的事。他經常微服出訪,明察秋毫,各縣吏民賢與不肖、奸邪之人及其犯罪事實都了如指掌,他責令各縣將危害地方的黠吏豪民的罪行詳細記錄在案,處置之事由他一人決斷,一改過去由縣令(長)負責,以防止他們與罪犯勾結串通。遇有重大緊急的案犯,故意做出鬆懈的樣子以麻痹對方,待罪犯失去警覺,即按名冊一一抓捕歸案,無有遺漏,然後分別依法治罪。尹翁歸對罪犯的鬥爭很有辦法。他嚴懲案犯,總是在秋冬之際乘各地官員集中時或巡視各縣時進行,以起到懲一儆百的作用。因此,長期以來危害地方治安、魚肉鄉民的貪官汙吏、豪強大族惶惶不可終日,紛紛收斂惡性,不敢胡作非為。

對於極少數頑固不化、作惡多端的地頭蛇,尹翁歸決不心慈手軟,放縱姑息。郯縣(今山東郯城北)大豪強許仲孫在當地無惡不作,百姓恨之入骨。但因其勢力大,隻得忍氣吞聲,前任郡守在盤根錯節的惡勢力麵前畏手畏腳,終至養虎遺患,成為郡中一害。尹翁歸力排幹擾,將許仲孫抓捕歸案,並依法在鬧市區將其斬首示眾。這一舉動對全郡震動極大。從此,東海一帶法治嚴明,秩序井然。

漢宣帝選用良吏入朝治事,看到尹翁歸政績卓著,便提拔他擔任右扶風。尹翁歸到職後,選拔重用了一些清廉嚴峻的官吏。同時,采用在東海時的辦法,分縣設立各種罪犯的名籍。一有盜竊案件,他就把那裏的縣官叫來,將主犯的名字告訴他,讓他用類推法去追查罪犯的行蹤。追查結果,往往正合尹翁歸的推斷。尹翁歸把懲處不法豪強視作當務之急。豪強一旦治罪,即交給掌管畜牧的官,令其給牲畜割草,規定了時間和數量,不準別人替代,完不成定額就加重懲處。有的豪強受不了這苦,隻好自殺。他就是這樣以嚴酷的刑法威震京師,使扶風很快出現了大治的局麵。由於他治盜有方,被稱為三輔中的第一賢能。

尹翁歸施政雖然以刑罰為主,然而他在公卿中清廉自守,言談不涉及私事,並且溫雅謙虛,不因為自己有能力而看不起別人,在朝廷的名聲非常好。任官數年之後,於元康四年(前62年)病逝。

董宣為什麼被稱為“強項令”

東漢初年,出了個遠近聞名的“強項令”董宣。他為官正直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不僅贏得了漢光武帝劉秀的信任,敢於大膽任用他,而且也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頌。他的事跡被寫進了《後漢書·酷吏列傳》,流傳至今。

董宣學識淵博,剛正不阿,精明能幹,受到大司徒侯霸的器重。侯霸把他推薦給光武帝。董宣應薦出來做官以後,政績顯著,逐漸升遷為北海(漢代諸侯國,今山東昌樂縣西)相,相當於一個郡的太守。

董宣就任北海相以後,他發現郡中武官公孫丹仗著自己是當地的大姓豪族,便為所欲為,橫行不法。公孫丹準備破土動工,建造一座新的住宅院,就請來陰陽先生占卜動工之吉凶。陰陽先生胡謅了一通新宅房基不吉利的鬼話,說房子建成後會招來家人橫死。公孫丹信以為真,竟指使他的兒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個無辜的過路人攔截殺死,將屍體埋在房基底下做替身,認為這樣就可以消災攘禍、吉祥如意了。人們氣憤極了,紛紛向董宣告發,控訴公孫丹父子殘害百姓的種種罪行。董宣受理此案後,查明了犯罪事實,很快就把公孫丹父子斬首示眾。公孫丹的宗族朋黨,聚集了30多號人馬,手持兵器,到衙門前聚眾鬧事,口口聲聲叱喝著要找董宣算賬。董宣知道公孫丹過去夥同這夥人曾經投靠過王莽,生怕他們勾結海盜鬧事,於是把這30多人全部抓捕,關進劇具(今山東省昌樂縣西)監獄。北海郡的老百姓看到董宣真心實意為民除害,奔走相告,並向董宣告發了公孫丹一夥的大量罪行。董宣依法命令書佐(輔助官吏)水丘岑,把這30多個犯人全部斬首,以平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