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年少的霍去病對此事異常憤恨。在那個十分看重血緣關係和家族榮譽的時代,李敢的做法在霍去病看來就是向他的家族挑戰。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霍去病的地位已經超過了他的舅舅衛青,但是衛青永遠是霍去病心目當中的偶像。霍去病為舅舅感到不平,也覺得舅舅的忍讓非常窩囊。於是,霍去病在陪漢武帝到甘泉宮打獵的時候,射殺了同去作陪的李敢。
漢武帝雖然為霍去病的魯莽行為生氣,但是因為實在太偏愛霍去病了,舍不得將他治罪,就將這件事情隱瞞了下來,對外界說李敢死於打獵時的意外。可憐飛將軍李廣的骨肉就這樣無緣無故地死了。
可能是老天爺替李敢鳴不平吧,也可能是生命的精彩程度注定和長度成反比,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輕的霍去病並不能像他名字那樣去病去災,最終還是患病而死了。可惜“去病”這個名字並沒有使他健康長壽,相反,他的生命卻像流星劃過天際,年輕的大漠戰神過早地結束了他24歲的生命。
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悲痛異常,下令全國的百姓都為他的喪事憑吊。在選擇墓地的時候,特意把霍去病安葬在自己的墳墓茂陵邊上,讓他永遠陪伴自己,疼愛之心可見一斑。定諡號的時候,漢武帝合並“武”和“廣地”兩層意思,稱為景桓侯,哀榮無比。隨後,又為霍去病舉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禮。下葬的時候,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從長安城一直排到茂陵,護送他的靈柩。墳墓的外形仿造祁連山而建,墓前為了表彰他的戰功建了14件大型的圓雕石刻,上書其座右銘:“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李白《樂府詩胡無人》寫道:“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驃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虎劍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有流傳千古的著名雕塑“馬踏匈奴”等,象征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霍去病的兒子嬗接替了冠軍侯的爵位。霍嬗年齡小,表字叫子侯,皇上喜愛他,希望長大後任命他為將軍。過了六年,既元封元年,霍嬗死去,皇上封賜他哀侯的諡號。他沒有兒子,因而後代斷絕了,封國被廢除。
沿霍去病的曆次戰役一路尋來,覺得他隨曆次戰役的成長脈絡清晰可見,時勢造英雄,這位軍事天才生而逢時,正碰上漢武這樣開疆拓土的一代雄主,兩大民族間醞釀已久的殊死決戰,偉大曆史時刻的風雲際會,再加上他以外戚的身份為漢武賞識,得以弱冠之年崛起於行伍,建功塞外,即有天幸,更靠的是他個人把握機會的能力。
漢武帝還專門為他設立了驃騎大將軍的職位,最後還煞費苦心的定令“置大司馬位,大將軍、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讓霍去病和衛青平起平坐。
與霍去病同一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死後的葬禮描述的十分詳細,從送葬隊伍的出身來曆到他們的衣著打扮,再到墓的形狀,甚至連諡號的意義都做了解釋,但卻沒有一個字提及為什麼這個威名赫赫的無敵戰將會在風華正茂之時早卒。
兩千多年過去了,後人似乎就更無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謎!然而後世卻又忍不住對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種種猜測,最有份量的便是病死之說。
此說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體是什麼病,沒有記載。
這段話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孫也沒必要說謊,所以基本上是可信的。這也就是說,官方說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員縱橫沙場的武將,能騎善射,在戰場上經常是一馬當先,身體素質過硬,不可能體弱多病;24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身體還處於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積勞成疾;若是有瘟疫,為何沒有大麵積蔓延?為何隨同他一起征戰漠北的將領沒有染上?為何潛伏期會長達兩年?
病死之說很難令人信服,何況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馬遷為什麼不記?他為什麼記了那麼多細節卻漏掉這個主因?
其實霍去病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寡言少語,心高氣傲,可以想見,這樣的人是沒什麼朋友的,他在朝中也沒什麼人緣,口碑不太好。軍中將士之所以替他賣命,不過是為了功名富貴,未必有什麼深厚的感情。
漠北大戰後,漢武帝把他與衛青平起平坐,衛家的人對他此事應該是仇恨的,毫無親情可言,就算是衛青,可能也對他產生了嫌隙。霍去病對他的親生母親也不怎麼親近,衛氏一直謀求續封,但是他並沒有熱心幫過忙。他雖然在漠北大戰前認了親生父親,但是他的父親並沒有跟他回長安,他的身邊隻有一個年幼的弟弟。
性格倔強孤傲的少年最容易走入極端,天才都是孤獨的,這一點在霍去病身上表現的尤甚,他雖然少年顯貴,但是未必快樂。 在這種情況下,他隻有一種死法,那就是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