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長子長孫(1 / 1)

第一次在鄉下過年,很新鮮……

鄉下的房屋都高大,多是朝陽的正房。院子更大,有樹有牲口棚還有個菜窖。我叔天天把大車趕到院裏,把騾馬牽到牲口棚裏,院裏彌漫著幹草混雜著牲口的氣息。

隻有在鄉下,你才會知道什麼叫鄉親。我的長輩多得讓我認不過來,光爺爺奶奶就四對,往下延續,我的叔嬸姑姑姑父表叔表嬸表姑表姑父,直到過完年回BJ我也沒理清楚誰是誰。我爸說:還有好些你還沒見到。

難怪老輩婦女不能參加生產勞動,他們哪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算兩年一個周期,生育15個,存活8、9個,就需要30年。警察屬高危職業,現在的警察幹三十年就可以光榮退休,相比之下生孩子有過之無不及。讓婦女參加勞動擺脫專職生育行業,善莫大焉。又扯遠了。想起小時候我媽誇我的話——就會逮沒用的。

……

我奶奶大個子,裹過腳,但身體健壯,走起路來姿勢雖然有異於現在的老太太,可並不慢,估計走不了遠路。我們大包小包一下長途車,我奶奶早就親自帶著十幾口子親戚們迎候了。熱情寒暄過後,摟抱著我簇擁著我爹媽穿村過戶。每見一個人都要停下來握手打量寒暄,就像總理問候災區的人民群眾一般,讓我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爹娘在鄉親當中體驗一下當總統的風采。這是我現在的看法,當時隻覺得累。還是我老姑(最小的姑)知道我的心思,拉著我先回家了。”你們嘮吧,我們寶貝可先回去放炮了……

……

在大家子裏我爸行大,我有兩個親叔,四個親姑。我是長子長孫。就憑這個名分,我爺爺有糖誰都不給,鎖在櫃子裏連我奶奶都防著,他就給我。和我親爺爺奶奶住一個院裏的是我大叔大嬸,按鄉下的習慣稱大收、大嬸。

我大收不愛說話,一大家子嘮嗑,他總坐在一個角落裏跟著嘿嘿傻笑,煙是不斷一顆接一顆。幹活實在,做事也實誠。我在BJ過年也就買三四掛小鞭,外帶幾個‘花’。我大收能耐,給我的炮仗都是用背筐拿回來。

鄉下的炮仗與BJ的也有所不同,有粘成一個盤的燈炮,還有常見的一掛一掛的鞭炮,個頭比BJ的大得多。當村有不少“杆炮”的小作坊,趕著炮仗集賺一筆外快。有點像BJ春節租地壇廟會的攤位一樣,都是一杆子買賣。

鄉下的炮仗一個是一個,最小的也有小手指粗細,大點的有大腳趾一般粗細。在BJ我拿著小鞭點著了往外扔,在鄉下可不敢了。放地下點燃,跑得遠遠的捂著耳朵聽響,樂此不疲就像炸掉敵人的碉堡一般,越放越興奮。

我爺爺坐在屋門口的石階上曬著老爺兒(太陽)很氣派地等候串門的人的問候。主要是笑嗬嗬地看我放炮,看我興奮他也高興不已開心地大笑。叫我:過來!孫子。讓爺爺好好看看。有時候還把周圍的孩子趕出去,摘下帽盔兒,從裏麵拿出一塊水果糖。“這糖就給我們大孫子,別跟別人說,聽見沒有!

說句實話,我爺爺真的不幽默。我爸帶回去的糖,百分之九十都被我爺爺鎖在他自己的小箱子裏留著自己慢慢吃。我爹心痛他娘,在我爺爺不在的是時候偷偷地把一把糖塞進我奶奶的兜裏。老人家還一個勁往我兜裏塞:這麼大歲數了還吃什麼糖,給我們大孫子吃吧。

“給您您就吃吧”當我媽把一塊糖放我奶奶嘴裏時,我看到,甜得老人家直流眼淚。別說我傻淘,長子長孫我也知道點事了。當時信誓旦旦地說:奶奶吃吧,吃完了我去跟我爺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