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張自忠(5)(2 / 3)

從少年時代,楊靖宇就特別願聽大人講故事。他非常崇敬抗金英雄嶽飛的文武雙全,智勇無比,崇拜他率嶽家軍一次次打敗金國的入侵。他痛恨張邦昌、秦檜等賣國求榮之人;他欽佩嶽母為嶽飛刺字的大義情懷,“精忠報國”四個字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裏。

1926年秋,楊靖宇從河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初級班畢業,因當時正處於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北伐革命軍節節勝利,即將進軍河南。根據革命鬥爭的需要,楊靖宇遵照黨的指示毅然輟學返回確山,從事組織、發動農民運動的工作。在確山,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1927年2月15日在洪溝廟鎮玉皇廟由張家鐸、楊靖宇主持召開的確山縣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上,楊靖宇被選為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1929年5月,楊靖宇被河南省委派往上海,參加中共中央舉辦的訓練班,學習革命理論。在聽了周恩來的講課後,他很受啟發。楊靖宇認識到中國革命將是一場漫長而又艱難的鬥爭,深切地領悟到革命理論對革命者的重要性,隻有用革命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更好地為黨工作。7月,中共中央派楊靖宇赴東北工作,中共滿洲省委任命他為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化名張貫一。

“九·一八”事變後,在楊靖宇指揮下的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縱橫吉遼兩省,馳騁三十餘縣,同凶殘的日本侵略軍進行殊死搏鬥,嚴重威脅著偽滿洲國的傀儡統治,擾亂了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的戰略部署,牽製日軍幾十萬兵力,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進程。

岔溝突圍戰是抗聯鬥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徹底粉碎了日偽苦心謀劃20餘天的包圍、全殲楊靖宇部的計劃,使陷入困境中的抗聯一軍轉危為安,充分顯示了楊靖宇過人的膽魄和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

2.戰重圍,巧妙跳出包圍圈

岔溝,地處渾江縣,人跡稀疏,偏僻荒涼,是一條溝連溝、山接山的大山溝。岔溝的東麵、西麵和北麵,都是高山密林,溝裏有一條溪流,緩緩地從溝口流向渾江。

1938年初,日軍對抗日聯軍的“掃蕩”和“鐵壁合圍”更加殘酷了。在南滿,日軍為了圍殲楊靖宇率領的抗日聯軍,一次“掃蕩”就出動了11個軍管區的兵力。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中,為了打破日軍的“圍剿”,開辟新的抗日戰場,抗日聯軍采取了兩大對策,一是向西遠征,二是分區作戰。

寒冬,皚皚白雪,覆蓋著山峰、河川,世界一片潔白。楊靖宇將軍率領抗日聯軍總部和第1師等部隊離開桓仁北上,進人輯(集)安,到老嶺山區開展遊擊戰爭。楊靖宇早在1929年赴東北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時,曾經指揮所屬部隊奇襲三源浦、智取涼水河子、攻占八道江,先後經曆數百次戰鬥,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這次部隊行動,時值嚴冬,是在雪地裏行軍,也是在雪地裏戰鬥。

3月13日,抗聯將士來到通化至輯安鐵路上的老嶺隧道工程附近時,發現這個正在修築之中的隧道施工現場,有日軍和偽滿警備隊駐守,這些日偽軍每隔50米設置一個帳篷,嚴格搜查來往的行人,發現可疑人員,立即逮捕,形勢十分嚴峻。楊靖宇查明敵情後,立即集中500多指戰員,趁夜暗突然向日偽軍發動襲擊。這一仗,不僅使日偽當局遭受近20萬日元的經濟損失,還使隧道工程被迫停工兩個月。戰鬥結束後,這支部隊兵分三路,連續襲擊日軍控製的一個隧道施工現場、發電站和供應倉庫,殲滅了守衛的日偽軍,破壞了大批建築設備,粉碎了日本侵略軍掠奪東北通化地區資源的計劃。

4月,楊靖宇率領這支部隊,一舉拔除了太平溝等日偽軍據點。5月初,南滿省委書記、抗日聯軍第2軍政治委員魏拯民率領部隊來到老嶺遊擊隊區,與楊靖宇會合。

5月11日至6月初,中共南滿省委和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部在老嶺五道溝的一個秘密營地裏,召開了軍政幹部聯席會議,即抗聯鬥爭史上的第一次老嶺會議。

這次老嶺會議,主要研究部隊的活動方向問題。會上,經過激烈討論,作出了三項重要決定。會議確定了今後的作戰方針,即:“在堅持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遊擊戰爭中,保存實力,粉碎敵人的全麵進攻”。會議提出了要打通與關內八路軍聯絡的策略,為此,要組織部隊再次進行西征。會議補選魏拯民兼任第1路軍副總司令。

一次成功的會議,既是一次強大的動員,也是一次深刻的宣傳。它能使部隊官兵的精神麵貌發生變化,能使部隊的戰鬥力產生飛躍。第一次老嶺會議結束後,抗聯第一路軍接二連三地打了幾個漂亮的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