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張自忠(5)(1 / 3)

麵對步步逼來、怪聲吼叫的大批日軍,這些跟隨張自忠多年的忠誠士兵,表現出驚人的勇敢和頑強,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軀將絕對優勢之敵阻於山腳下達兩個多小時。

廝殺在雨中持續,手槍營士兵所剩無幾,王金彪連長也在激戰中陣亡。張自忠眼看前方弟兄一個個倒下,再也按捺不住,提起一支衝鋒槍,大吼一聲,向山下衝去,扣動扳機向日軍猛烈掃射,十幾名日軍應聲倒斃。就在這刹那間,遠處的日軍機槍向他射來,他全身數處中彈,右胸洞穿,血如泉湧。馬孝堂見他突然向後一歪,飛奔上前為他包紮,鮮血濺了馬少校一身。

傷口還未包紮好,日軍就一窩蜂地衝了上來。危急中,張自忠對身旁的張敬、馬孝堂等人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我自已有辦法。”大家執意不從,張自忠拔出腰間短劍自裁,衛士大驚,急忙將他死死抱住。

彌留之際,張自忠躺在地上,臉色蒼白,平靜地說:“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你們快走!”

這時,日軍步兵已衝至跟前,多處負傷的張敬高參舉槍擊斃數名日軍,被蜂擁而上的日軍用刺刀捅死。

第四分隊的藤岡元一等兵,是衝鋒隊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著刺刀向張自忠衝去,張自忠從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岡。當二人隻有不到三米的距離時,藤岡一等兵從張自忠射來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威嚴,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這時,背後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君射出了一顆子彈,命中了張自忠的頭部。

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像是被槍聲驚醒,也狠起心來,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張自忠刺去。在這一刺之下,張自忠再也支持不住,像山體倒塌似地轟然倒地。

時間仿佛驀然停止,曆史留下一個靜穆的場麵,殷紅的熱血交織著迷蒙細雨,構成一個永恒的瞬間,一代名將,壯烈殉國,與他同時殉國的還有500多人。

是年,張自忠49歲。楊靖宇

1.精忠報國

1939年秋,日軍關東軍司令部製定了旨在消滅東南滿抗日遊擊區的抗聯第一路軍的“東邊道治安肅正計劃”,並成立了“日滿軍警憲特東邊道聯合討伐司令部”,以關東軍第2獨立守備隊隊長野副昌德少將為司令官,糾集了7.5萬餘人的兵力,“討伐”偽間島、通化省全部,偽吉林省的舒蘭、蛟河、敦化、樺甸、磐石,以及偽牡丹江省的寧安等地區。在日偽軍的瘋狂進攻下,抗聯第1路軍最後不得不進入通化及東滿的密林山區,處於極度艱難困苦的境地。

在如此險惡的形勢下,第1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和中共南滿省委書記兼第1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於1939年10月1~5日在燁甸縣頭道溜河召開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主要領導人會議,商討對敵鬥爭策略。會議決定,為保存實力,將隊伍化整為零,編成小部隊,分散活動,以衝破敵人的“討伐”。

為牽製敵軍,使抗聯各部隊順利轉移,楊靖宇率領第1方麵軍一部和總部直屬警衛旅400餘人,轉戰於樺甸夾皮溝、蒙江甕圈。金川回頭溝等地。入冬後山林裏氣溫常常在-40℃以下,大雪封山,抗聯部隊的衣食極度困難,戰鬥空前激烈。往往甩掉一般敵人,又遇上一股敵人,很難有機會休整。楊靖宇所部在惡劣環境和殘酷鬥爭中不斷減員和失散,最後隻剩楊靖宇隻身一人。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蒙江縣城西南保安村三道繳子陷敵重圍,壯烈犧牲。殘暴的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腸胃裏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這種不畏困難,威武不屈,戰鬥到最後一息的英雄氣概,使敵人也為之震驚。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的光輝業績,人民政府於1946年將湛江縣改為靖宇縣。楊靖宇犧牲後,抗聯第1路軍在副總司令魏拯民領導下,繼續與敵人進行頑強的鬥爭。

楊靖宇1905年出生河南確山,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領導河南劉店秋收起義,任確山農民革命軍總指揮、中共豫南特委書記等職。1929年,楊靖宇至東北工作。“九·一八”事變後,他先後擔任東北反日救國會總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磐石遊擊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第一路軍總指揮、中共南滿省委書記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