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史迪威(1)(1 / 3)

1.出使中國

1883年,史迪威出生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帕拉特卡一個紳士家庭。1900年中學畢業後,考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1904年畢業後赴駐菲律賓美軍中服役。1906年任西點軍校教官。1911年再次赴駐菲美軍中任職。1913年重返西點軍校任教官。1916年調任紐約普拉茨堡軍事教官。

1917年,史迪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先後任旅部副官、軍部首席情報官,參與作戰組織工作,1919年回國。1919年5月,史迪威被任命為陸軍首任語言軍官,並被派到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漢語。

1920~1923年,史迪威被派往中國工作,並取中國名字“史迪威”。在此期間,他應國際賑濟委員會之約,曾擔任修築山西和陝西公路的總工程師。1923~1925年,回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學習,隨後出任該校校長助理,後又到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深造。1926~1939年,在中國天津任駐華美軍第15步兵團營長、團參謀長,與馬歇爾共事。1928年由少校晉升中校。1929年7月起調任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戰術係主任,成為副校長馬歇爾的得力助手。

1935年7月7日,史迪威上校到達北平。任美國駐華使館武官。不管中國局勢如何,他一到這裏就感到安穩、幽靜,似乎身處世界上最優美、大度的地方。

1935年10月,美國大西洋艦隊旗艦“奧古斯塔號”到泰國進行正式訪問。史迪威的職務包括兼駐泰國武官,於是搭乘旗艦入曼穀灣登陸,到了這個東南亞唯一的獨立國家。泰國王室隆重接待了“奧古斯塔號”旗艦上下來的一行人,並第一次見到了美國武官。史迪威除參加宴會、社交聚會和王室人物會見外,還參觀了步兵、騎兵和防空部隊,編寫了一份關於泰國陸軍訓練、編製和防禦能力的詳細報告。這是他作為武官要觀察、研究所駐國的軍事能力和意圖的必盡職責。

史迪威自泰國返回北平時,已進入初冬的11月。日本在平津非軍事區以北集結了重兵,對宋哲元將軍施加壓力,要他宣布河北、察哈爾、綏遠、山西和山東等5省脫離南京政府,以完成日軍割取華北之計劃。宋哲元這次奉南京政府旨意,在日本壓力下依從了。但是,他並沒有屈服,他指望南京能作出抵抗的決定,但蔣介石卻按兵不動。

日軍肆無忌憚,在平津一帶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恫嚇。11月25日,國民黨專員、漢奸殷汝耕在通縣宣布冀東22縣脫離中國政府,日本要宋哲元12月10日前宣布“華北自治”。中國人的怒火驟然爆發出來了!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大規模抗日遊行。史迪威觀察到了這個如“五四運動”一般的“一二九運動”。當時路旁的行人,都為遊行的學生們鼓掌,一同高呼抗日口號,好多人不顧軍警的阻攔加入了遊行的隊伍,甚至連黃包車夫也振臂高呼起被禁止的抗日救國口號。這次遊行立即擴大到全國各大城市,勢不可當。向南京政府請願的學生們,乘上京滬線火車,沿途勸說人們迫使政府立即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隨後幾個月裏,北方民眾中出現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全國救亡聯盟”等抗日救國團體。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口號,在各階層民眾中廣為傳播,並受到熱烈擁護。

史迪威在這期間,不斷看到《大公報》等中、英文報紙上有關紅軍長征的報道。1935年底,他著手整理了一本“關於中國共產黨情況”的小冊子,也給別的武官看過。1936年2月,英國大使館在一項照會中,還專就史迪威提供的小冊子“很有意思”,表示感謝。史迪威當然不了解馬克思主義,但他熟悉並同情中國農民的苦難,所以他把共產黨的出現,看作是農民遭受壓迫的結果。

1936年2月20日,毛澤東、彭德懷指揮紅軍長征到陝北,和陝北紅軍會師的1.3萬人,以“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東渡黃河,在山西汾離公路南側的石樓、隰縣城郊和中陽縣關上村的戰鬥中,殲滅閻錫山的兩個團又兩個營,並在孝義縣兌九峪地區打退閻錫山的反擊。隨後紅軍在晉西北、晉南、晉東南的20多個縣開展群眾工作,進行抗日宣傳,曆時兩個多月,殲敵約7個團,擴大紅軍8000人,勝利回師陝北。

3月末,史迪威到太原和汾陽調查了這次軍事行動。他給陸軍情報部的報告說,紅軍是在“尋找維持生存的新地盤”。他還寫道:“他們的情報工作搞得很好。組織健全,戰術高明。他們不要大城市,甘願在農村過艱苦的生活。他們的武器裝備很差,然而卻把政府軍嚇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