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史迪威(2)(1 / 3)

太平洋艦隊的慘重損失,使美國的西海岸失去了海上屏障,保衛這一地區安全的責任完全落在了陸軍的肩上。史迪威指揮的第3軍,負責從克雷森特城到墨西哥邊境,整個加利福尼亞州西部沿海的防務。在指揮係統上,屬於第4集團軍司令德威特中將領導的西部防禦司令部之下的南部戰區。這裏離珍珠港最近,史迪威感到一種崇高的責任和巨大的壓力。他立即派副官多恩少校去奧德堡要塞,通知部隊取消訓練進入警戒狀態。隨後,又打電話給軍參謀長托馬斯·赫恩上校,要他把休假和外出人員召回營地,並派出偵察部隊,嚴密監視海麵上的動靜。

在以後的2周時間裏,史迪威處在極度緊張和繁忙之中。盡管他十分肯定地相信,日軍到不了加利福尼亞,但是整個美國西海岸門戶洞開,使他不能不保持警覺,認真做好各種應急準備。當時的加州,集中了全國80%的航空工業,其他軍火工業也占了很大份額,這是美國保存和挖掘戰爭潛力的重要基礎。此外,還有廣播電台、發電廠、造船廠、水庫、堤壩、橋梁、隧道、油井、醫院等等,這些重點目標都必須嚴加防守。史迪威抽調34個團的部隊,一個個地安排好有關目標的警戒,並組建起完備的警報係統。

如此一來,南部戰區本來就不多的兵力,更加不敷分配。幾天以後,第4集團軍調來了一些增援部隊,他開始調整和加強海岸防禦。史迪威從來就看不慣海軍的那股傲慢勁,這時海軍也神氣不起來了。聖迭戈的海軍基地,隻有幾艘執行護衛任務的驅逐艦,萬般無奈之中,隻好請墨西哥派來5艘驅逐艦,幫助完成加利福尼亞海灣的巡邏任務。

陸軍的武器基本上是充足的,但彈藥十分缺乏。如果萬一發生戰鬥,輕武器彈藥隻夠用幾個小時,而炮彈則更少的可憐。史迪威打電話向陸軍部報告,要求盡快給以補充。接電話的軍官支支吾吾,沒作肯定的答複,隻是說:“我們將盡力而為。”史迪威對這種敷衍塞責的答複氣憤至極,他對著電話吼道:“你們盡力而為,老天爺!那他媽的我該怎麼辦?難道讓我用棒球趕走日本人嗎?”幾天後,彈藥運來了,情況稍稍有所改善。

更讓人惱火的是由於過度緊張而造成的慌亂。大戰爆發以前,許多人對日益迫近的戰爭危險掉以輕心,不以為然;而戰爭一爆發,他們又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直鬧得人心惶惶,一片混亂。聳人聽聞的謠言不時地到處傳播,一會兒是日本艦隊逼近美國海岸了,一會兒是某處海域發現潛艇的潛望鏡了,一會兒是日本飛機進入美國領空了……史迪威本來已經十分繁忙的工作,讓這些捕風捉影的“警報”鬧得更加難以應付。

12月9日,史迪威接到報告,說在舊金山至洛杉礬之間的海麵上,發現一支由34艘艦船組成的“日本艦隊”。事後查明,所謂“日本艦隊”原來是蒙特雷市出海返回的14艘拖網漁船。

12月11日,史迪威接到第4集團軍司令部的緊急電話,稱“日本主力艦隊距舊金山164英裏。所有部隊進入全麵警戒”。史迪威急忙趕往埃利奧特營地的海軍部隊,找到沃格爾將軍。海軍派出一艘巡邏艇在海麵上搜尋了一大圈,結果什麼也沒發現。

12月13日,西部防禦司令部發來敵情通報,說洛杉礬將遭到空襲,正在考慮發布“空襲警報”。史迪威認為盲目發布“空襲警報”造成的恐慌和損失,不會小於一次真正的空襲。“司令部的高級人員,最重要的是保持鎮靜。”因此,他決定不理睬所謂的“空襲警報”。

正當史迪威為部署西線防禦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突然在12月22日接到華盛頓打來的電話。陸軍部情報處的布拉頓上校在電話裏說,陸軍總部要史迪威立刻動身趕到華盛頓,為準備出動的美國遠征軍部隊製定作戰計劃。不一會兒,剛剛晉升少將並準備出任第82師師長的布萊德雷又打來電話,向史迪威透露說,可能會讓他出任這支遠征軍部隊的司令官。

史迪威向陸軍部報到後,來到陸軍參謀部的作戰計劃處。在那裏,他遇到了曾和他一起在利文沃思指揮和參謀學院學習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現在是作戰計劃處的副處長,不久前剛剛晉升為準將。他告訴史迪威,阿卡迪亞會議已根據去年美、英兩國商定的原則,確定了“歐洲第一”的戰略,也就是先集中力量戰勝德國,對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日軍暫取守勢。美國根據這一戰略正在擬定一項“黑色作戰計劃”,準備派遣遠征軍橫渡大西洋,在法屬西非登陸,作戰目標初步定在達喀爾。陸軍總部已決定由史迪威來指揮這次進攻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