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登陸衝繩島(1)(2 / 3)

1945年3月20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海軍大將向部下傳達了作戰計劃,預定以空軍作戰為重點,集中航空戰鬥力,擊潰前來進擊的盟軍主力。這次作戰稱為“天號作戰”。

這個“天號作戰”是根據1945年1月20日擬訂的陸海軍共同作戰計劃決定的。計劃在日本本土外圍地帶進行持久戰,利用這個空隙時間,做好本土決戰的準備。本土決戰的代號為“決號作戰”。

這時的日軍雖有聯合艦隊之名,已無聯合艦隊之實。基地航空部隊有一半是由練習機改裝的“特攻機”,即“肉彈飛機”。水中水上的特攻部隊大部分是小型潛水艇。聯合艦隊把最後一線希望寄托在第二艦隊上。這個艦隊尚有巨型戰列艦大和號和輕巡洋艦矢矧號,以及8艘驅逐艦。

日軍戰力薄弱,便使用最殘酷的手段驅使人民去送死。日軍讓衝繩島上的居民,除老人幼童外都要編成防衛隊或義勇隊參加戰鬥,做無謂的犧牲。島上居民共死亡近15萬人。讓全部陸軍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共死亡正規軍6.6萬人,防衛隊員近3萬人;讓“特攻隊員”駕駛飛機或潛水艇帶炸彈硬往對方軍艦上撞,確實是慘絕人寰。

按日軍決策人的主觀設想,如果每一架特攻機能夠擊毀一隻敵方艦船,便有可能把1500餘艘號稱世界最強的美機動艦隊和運輸船團全部消滅。所以在衝繩的2個月激戰中共有海陸軍的航空特攻隊2500架飛機集結在衝繩,發動了10幾次航空總攻擊,戰死陸軍特攻隊員1000餘人、海軍特攻隊員近1500名。

另外,日本海軍在衝繩島及其附近島嶼部署有數百艘自殺摩托艇和人操魚雷,將對美軍實施水麵和水下的特攻作戰。而聯合艦隊的殘餘軍艦也將在適當時機出動,做最後的決死攻擊。

連海軍艦隊也組織“特攻隊”。號稱世界無雙的巨型戰列艦大和號以下10艘軍艦不講什麼戰術,一味抱著有去無回的決心,和衝繩的盟軍主力艦隊硬拚,以致成為美機的良好食餌,白白被擊沉!

“特攻戰術”是衝繩戰役的一大特點,這種魔鬼一般的毫無人性的作戰指揮是古今中外戰史上沒有過的。

2.美軍登陸衝繩島

美軍將衝繩登陸日期確定為1945年4月1日。尼米茲認為,衝繩島距離日本本土較近,登陸該島必定會遇到日軍航空兵的全力反擊,尤其是自殺飛機的拚死撞擊,盡管這些自殺飛機並不足以改變戰役的最後結局,但不可否認它們對於美軍的威脅是巨大的。因此,美軍計劃在登陸之前,先以航空兵力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台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突擊,盡可能削弱其航空兵的力量。同時,在登陸前一周,以陸軍第77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建立前進基地,以便在戰役中就近進行後勤補給和戰損搶修。

從3月9日開始,為提高對日本軍事工業的轟炸效果,第21航空隊司令李梅少將把原來采取的白天高空精確轟炸戰術改為夜間低空轟炸,並拆除了B-29轟炸機上除尾炮以外所有機載武器,這樣就使B-29的載彈量增至7噸,而且全部使用燃燒彈。這一戰術史稱“李梅賭注”或“李梅火攻”。當晚,334架B-29在東京投下了近2000噸燃燒彈,將東京42平方公裏的城區化為一片廢墟,建築物被毀25萬幢,100餘萬人無家可歸,平民死亡達8.3萬人,傷10萬人,破壞程度不亞於原子彈。隨後,又以同樣戰術組織了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的大規模轟炸。至3月19日,共出動B-29約1600架次,投擲燃燒彈近1000噸,迫使日軍將這些城市的飛機製造廠進行了疏散,從而大大降低了其飛機產量。

3月27日和31日,根據尼米茲的要求,第21航空隊轉而轟炸日軍在九州的各機場。轟炸嚴重破壞了這些機場的設施,使日本在九州地區的航空兵幾乎癱瘓。同一時間裏,美軍組織的攻勢布雷又將下關海峽徹底封鎖。

美戰略空軍的上述活動,嚴重阻礙了日軍海空軍對衝繩島的增援,為衝繩戰役的舉行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為了徹底消除來自日本本土的空中威脅,美軍第5艦隊的主力航母編隊第58特混編隊,經10天的短暫休整後,於3月14日由編隊司令米切爾指揮從利西基地出發,前往攻擊日本本土。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斯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為旗艦,隨同編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