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燧發槍”戰役
1944年1月中旬,尼米茲下達了進攻馬紹爾群島的作戰命令。這次作戰將分為4步:第一步占領馬朱羅,以取得前進補給基地和航空基地;第二步奪取誇賈林;第三步攻取埃尼威托克環礁;最後奪取馬紹爾群島中除米利、沃特傑、馬洛拉普和賈盧伊特4個環礁以外的其餘環礁島嶼,而將這剩下的4個環礁封鎖起來,圍而不攻。戰役代號“銀行日息”,後改為“燧發槍”。
尼米茲敢於堅持先進攻誇賈林,一方麵他根據馬紹爾群島在日軍整體戰略防禦中所處的地位,認為日軍聯合艦隊是不會前來迎戰的,可以放手奪取誇賈林;另一方麵,美軍已經從塔拉瓦的登陸戰中吸取了經驗教訓,在裝備和訓練上大大改進,他完全相信美軍的實力,可以迅速攻占誇賈林,達成戰役目的。
此前,美軍做了周密的準備。美國海軍為登陸戰定做的兩艘專用指揮艦“落基山”號和“阿巴拉齊亞山”號已建成服役,還有2艘4萬噸級的新型快速戰列艦“依阿華”號和“新澤西”號也加入了太平洋艦隊,大大提高了艦隊的實力。新型單兵電台也研製成功,並已開始在部隊中使用,這種電台體積小重量輕,同時具有防水性能,非常適合登陸部隊使用。海軍航空兵的工程師對4BF“複仇者”式魚雷機進行了改裝,使之能攜帶對地攻擊的1000公斤重磅炸彈和集束炸彈,給F45“海盜”式戰鬥機和F6F“惡婦”式戰鬥機安裝火箭發射器,大大提高了對地攻擊的威力。
在夏威夷群島的卡胡拉韋島上,美國海軍完全按照日軍在塔拉瓦的防禦體係“克隆”了防禦工事,然後組織軍艦和飛機進行火力轟擊。結果發現隻有在3000米至5000米距離上,使用大口徑艦炮發射延時引信穿甲彈,進行排炮俯射才能予以摧毀,而且射擊速度要慢,要有間隔和節奏。根據這一實驗結論,美國海軍擔負艦炮支援的艦艇進行了精確對岸炮擊的強化訓練,大大提高了艦炮射擊的精度。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也進行了對地攻擊的強化訓練。尤其是SB2C“地獄俯衝者”式俯衝轟炸機飛行員更是專門進行了以250公斤或500公斤穿甲彈對點狀地麵目標實施精確攻擊的專項訓練。
尼米茲將軍親自製定的馬紹爾戰役計劃由代號為“燧發槍戰役”和“法警戰役”兩大階段組成。其中:“燧發槍戰役”的D日為1944年1月31日,主要攻擊目標是誇賈林島。如果“燧發槍戰役”進展迅速,隨即進行“法警戰役”,即攻占馬紹爾全島。
1944年1月,日軍在馬紹爾群島的地麵部隊共4.3萬人,其中陸軍部隊1.6萬人,海軍部隊1.2萬人,其他部隊1.5萬人。駐該地區的航空部隊是第24航空戰隊,原有飛機約130架,在吉爾伯特戰役期間曾從北海道、千島群島和拉包爾調來88架飛機予以加強,但在美軍多次打擊下,至1944年1月底,在各機場僅存艦載戰鬥機55架、艦載攻擊機10架、岸基攻擊機30架和水上飛機4架,總共99架。海軍艦艇部隊在馬紹爾群島隻部署了4艘掃雷艇和5艘獵潛艇。上述兵力由海軍第6巡防區司令秋山門造海軍少將統一指揮。
由於日軍兵力不足,隻得集中防禦誇賈林、米利、沃特傑、馬洛拉普、賈盧伊特和埃尼威托克六個主要環礁島嶼。秋山判斷美軍如果攻擊馬紹爾群島,不是從吉爾伯特群島出發進攻米利環礁和賈盧伊特環礁,就是從珍珠港出發進攻馬洛拉普環礁和沃特傑環礁。特別是米利環礁位於群島東側,位置暴露,最有可能遭到美軍的攻擊。因此,日軍重點加強米利的防禦,甚至不惜從中心主島誇賈林抽調兵力去增援米利。這給美軍直取誇賈林的作戰造成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美軍為確保兵力兵器上的絕對優勢,迅速奪取戰役勝利,投入地麵部隊8.4萬人(用於攻擊的部隊共兩個整師又兩個團,約5.3萬人,攻占島嶼後擔負守備任務的部隊約3.l萬);艦艇370餘艘,其中航母12艘、護航航母8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92艘和登陸艦艇100餘艘;飛機1400餘架,其中艦載機930餘架。
中太平洋戰區兼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坐鎮珍珠港,實施全麵指揮調度,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擔任海上戰役總指揮,地麵部隊由第5兩棲部隊司令特納海軍少將指揮。所有參戰兵力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