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自遼太宗即位初期遷徙到遼東地區以來,當地官府對他們一直免征鹽、酒等稅。聖宗即位後,馮延休、韓紹勳等大臣不顧遼東地區與燕京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相繼將燕京地區的征稅辦法強行推廣到遼東,致使百姓生計遭到嚴重威脅。
大延琳造反
韓紹勳是韓延徽曾孫,官至東京戶部使。征稅引起的風波還未平息,太平九年(1029),燕京地區因連年受災發生饑荒,東京戶部副使王嘉又獻計造船,令遼東百姓能出海者漕運糧食,賑濟燕民。由於海路艱險,東京派出的船隻往往沉沒。船民們屢次向官府報告此事,韓紹勳等不但不相信,且以種種手段相驅逼,強製船民繼續出海。在這種情況下,東京地區的人民群眾除起來造反,已經沒有其他出路可供選擇了。當時,渤海人大延琳為東京舍利軍詳穩,他針對這種情況與副留守王道平商量對策,勸其一同造反,道平表麵上表示同意,實際上是欺騙大延琳。他在夜間丟下家屬,隻身逃出東京城。這時,大延琳派去黃龍府聯絡黃翩一同舉兵的信使也背叛了,王道平與此人一同至行在向聖宗告變。在此緊急情況下,大延琳被迫倉促舉事,囚禁了東京留守駙馬都尉蕭孝先及南陽公主,同時將萬民痛恨的韓紹勳、王嘉及四捷軍指揮使蕭頗得一齊斬首,然後宣告即皇帝位,建立興遼國,年號天慶。這時,聖宗正在慶州東北舉行一年一度的秋獵,他在捺缽聞訊後立即向諸道征兵,刻期進討。國舅詳穩蕭匹敵治所距東京最近,故得以首先率所部及家丁據守要害,堵住了大延琳西進的道路,從而保證了朝廷的安全。然而,大延琳迅速致敗的關鍵還不在於此,而在於他輕易相信一遼軍將領渤海人夏行美,並對他寄以希望,結果卻被此人出賣。當大延琳起事時,夏行美正統軍駐守在距東京不遠的保州,其部眾多是渤海人。大延琳派人勸說夏行美與他一同造反,殺掉統帥耶律蒲古。夏行美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將這一陰謀實告耶律蒲古,於是耶律蒲古立即殺掉了軍中的八百渤海士兵,截斷了大延琳向東的退路。
遼聖宗平叛
大延琳領導的這次反抗鬥爭,在遼東地區得到廣泛響應,南、北女真都歸附他,高麗也趁機不向遼朝如期納貢。如果大延琳能抓緊時機搞好聯合女真和高麗的工作,必能迅速壯大自己。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一開始就寄希望於遼軍中的渤海將領,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他們策反上,以致貽誤了戰機。及至各路遼軍來攻,隻好固守東京這座孤城,十分被動。沈州節度副使張傑守城有功,遼聖宗擢升他為節度使,夏行美也因功授以平章事。當年十月,以南京留守蕭孝穆為都統,國舅詳穩蕭匹敵為副統,奚六部大王蕭蒲奴為都監,率軍進討大延琳。第二年三月,據蕭匹敵親至行在向聖宗報告,蕭孝穆的大軍已在東京四周距城五裏許處築起堡寨,將東京圍了個水泄不通。在這種情況下,女真、高麗的援助全都無法到達城內,城內軍民隻能拆毀房屋以供燒柴,困難已極。這時,蕭孝穆又進行瓦解城中鬥誌的宣傳,城中先後有七百多戶出降。八月,大延琳部將楊詳世暗中與遼軍勾結,於一天夜裏打開城門放遼軍入城,城陷,大延琳被擒,渤海人這次轟轟烈烈的反抗鬥爭遂告失敗。
太平十年(1030)十一月,蕭孝穆凱旋,聖宗大加宴勞,封他為東平王、東京留守,封蕭匹敵為蘭陵郡王、奚王蕭蒲奴加侍中、奚王府都監蕭阿古軫為東京統軍使。經過這次動亂,遼聖宗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渤海人的防範,對渤海舊貴族進一步實行分化瓦解,“詔渤海舊族有勳勞材力者敘用,餘分居來、隰、遷、潤等州”。東京地區渤海人的力量再次被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