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承天太後蕭燕燕(1 / 1)

遼朝曆史上掌握最大權力的太後不是述律太後,而是蕭燕燕(953~1009),蕭燕燕時代,達到官位頂峰的大臣是漢臣韓德讓(941~1011),後世常傳說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雖然或許子虛烏有,但君臣相得,共同締造了契丹族的盛世,卻是不爭的事實。

助夫秉政

蕭燕燕,漢名叫綽,燕燕是她的契丹名,或說是小字。其父蕭思溫是相當漢化的契丹貴族,學問很深,曆任高官要職。蕭燕燕自幼聰明過人,是位喜愛讀書、性格執拗的姑娘。有一次,蕭思溫頗有興致地觀察幾個女兒掃地,有幾個馬馬虎虎,僅灑掃一遍,就草草了事,隻有蕭燕燕非常認真,打掃得幹幹淨淨,他禁不住高興地說:“看來燕燕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傳說蕭思溫曾將燕燕許配給韓德讓。韓德讓是阿保機時代著名漢臣韓知古的孫子,自幼喜讀漢文典籍,文化修養深厚,文韜武略,名冠一時。但是969年,遼穆宗耶律(931~969)被刺,蕭思溫等擁立世宗次子耶律賢為帝(948~982),為了報答擁立之功,耶律賢提出選蕭燕燕為貴妃。這年,燕燕才17歲。

耶律賢就是遼景宗,他從小患病,多年不愈,身體虛弱,經常不能臨朝斷事,朝政大權逐漸轉移到不久就被冊封為皇後的蕭燕燕手中。蕭燕燕勵精圖治,日夜操勞,從善如流,深得朝廷上下的擁戴。遼景宗對此並不嫉恨,相反,他為能找到這樣一位智勇雙全的皇後作為自己政治上的代理人而感到慶幸。976年,遼景宗特意下詔給史館學士,決定自此以後,記錄皇後之言亦當稱“朕”,把燕燕擺到和自己相同的位置上來。

979年,宋太宗滅亡北漢後繼續北上,進攻遼國,包圍了南京(今北京市),韓德讓代父韓匡嗣守城,與援軍內外夾擊,在高梁河大敗宋軍,從此揚名天下。982年,遼景宗病死,臨終傳位給他和燕燕所生的兒子耶律隆緒,並且頒詔說:“軍國大事聽皇後命。”據說燕燕請來已經升任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對他說:“我曾許嫁於你,現在皇上歸天,願與你相諧舊好。如今我子年幼當國,願你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一樣!”

遼朝設南北兩院,北院處理契丹等遊牧民族的事務,南院處理漢族事務,身兼兩院樞密使的,隻有韓德讓一人,並且韓德讓還受拜大丞相,總理朝政,這是遼朝曆史上所僅有的。1001年,蕭太後賜韓德讓名德昌,三年後又賜他改姓耶律,稱耶律隆運,封晉王。韓德讓權勢熏天,引起很多契丹貴族的不滿,他們說:“非我契丹族,怎能委以如此重任!”蕭太後下詔說:“選官貴在得人,當以賢能與否為尺度,怎能把種族界限當成不可逾越的障礙呢?”

韓德讓沒有辜負蕭太後的期望,他和耶律休哥等大將通力合作,彌合民族矛盾,勸農桑,修武備,使遼朝達到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是宋人卻傳說他和蕭太後通奸,為此蕭太後還毒死了韓德讓的妻子,以便與奸夫日夜相會,此事引發遼朝內部的重重矛盾。宋朝以為有機可乘,遂於986年再度大舉北伐。

宋遼之盟

蕭太後臨危不亂,沉著應戰,她派駐紮南京的耶律休哥抵擋宋東路軍,命大將耶律斜軫率兵抵擋宋西路軍,自己帶著兒子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隨即她縱觀全局,毅然決定以主力對付宋軍東路,在涿州西南的岐溝關將其擊敗。東路一敗,宋中路軍難以支持,很快潰退。蕭太後又全力對付宋西路軍,設伏在陳家穀口,活擒號稱“楊無敵”的宋將楊業。

1004年,蕭太後親自率軍南攻宋朝,雙方對峙於澶州(今河南濮陽)。因為宋真宗親臨前線,宋軍士氣高昂,再加上遼先鋒大將蕭撻凜不慎中床弩而死,最終議和退兵,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1009年12月,蕭太後去世,史稱“承天太後”,其子耶律隆緒親政,依舊禮敬韓德讓,把他當成自己叔父一般看待,但韓德讓不久也去世了。耶律隆緒統治時期,遼朝的政治經濟再上一個高峰,耶律隆緒就是遼聖宗。

LIAO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