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景宗耶律賢是世宗第二子,生於天祿二年(948)。穆宗即位後,將他養在永興宮。這是穆宗生父太宗的宮衛(即行宮)。太宗死後,永興宮由穆宗繼承,穆宗即位後,在該宮成長起來的耶律賢就成了這個宮衛的新主人。穆宗無子,視賢如己出。
繼承皇位
耶律賢一直受到穆宗的鍾愛,但成年之後,他對穆宗卻非常不滿,主要是不滿意穆宗酗酒怠政。他經常向身邊的兩個親信女裏和韓匡嗣流露這種情緒。這兩人原是積慶宮的宮分人(即宮裏當差者),該宮原屬耶律賢生父遼世宗,穆宗即位後,他倆隨耶律賢一起轉入永興宮,因此,與耶律賢的關係格外親密。李胡之子喜隱早就發現了耶律賢對穆宗的不滿,並試圖加以利用。應曆十年(960),韓匡嗣出任太祖廟詳穩,這一年十月“趙王喜隱謀叛,辭引匡嗣,上置不問”。本來,遼穆宗不惜為任何一點小事就可以對宮分人大開殺戒,但這一次卻放過了韓匡嗣。匡嗣幸免於一死,並不是因為穆宗與他有什麼特殊關係。穆宗不再深究此事,他不願此事涉及耶律賢。
盡管這樣,耶律賢和韓匡嗣等人還是受到了震動,他們更加小心謹慎了。耶律賢在並未明確作為皇位繼承人的情況下,隨時準備應付各種事變,以便時機到來,參與爭奪皇位的鬥爭。應曆十九年(969)二月,穆宗遇弑,由於事先耶律賢早就做了應變的準備,所以事情發生後,他能馬上召來女裏幫他集結五百禁兵以自衛。這時,他又召來另外兩個親信:侍中蕭思溫和南院樞密使高勳,他們率甲騎千人,連夜奔赴行在。黎明時分,這一隊人馬趕到,耶律賢為穆宗痛哭一場,經群臣“勸進”,在柩前即位,改元“保寧”。
謀反不斷
景宗即位的經過幾乎就是穆宗即位過程的再現。隻是由於景宗事先有備,且掌握了較強大的武力,所以才比較順利地繼承了皇位。但即位之後不久,擁立他的幾個主要人物之間很快又爆發了權力之爭,並且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時高勳由於擁立之功,已經當上了大丞相,同樣,女裏也據有契丹行宮都部署的高位,他們自以為受到景宗寵愛,於是就恣意妄為,與景宗姨母、保母結成一夥,權勢炙手可熱,賄賂公行,門庭若市。景宗心腹耶律賢適認為這種情況很值得憂慮,提醒景宗注意,但無可奈何。首先,高勳與女裏聯合反對蕭思溫。思溫是景宗睿智皇後的父親,因皇後的關係,景宗即位後地位迅速躍居高勳、女裏之上,成為掌握兵權的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而且獲準世預其選。這種情況,使高勳和女裏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因此,保寧二年(970)五月,他們合謀將蕭思溫殺害了。思溫是在跟隨景宗出獵時遇害的,案發後,直至八年後的保寧十年(978)才查清。當時由於女裏私藏甲胄被發覺,按問過程中竟從其衣袖中搜出了當年與謀殺蕭思溫有關的一封密信,於是真相大白,女裏和高勳均被處死。
女裏、高勳被殺後不久,乾亨二年(980),又發生李胡之子喜隱謀反事件。喜隱在穆宗之世曾一再謀反,後被囚禁。景宗即位後,喜隱聽說有赦免令,便自去刑具前往朝見,景宗怒曰:“汝罪人,何得擅離禁所。”為此,下詔殺了不負責任的看守,並重新把喜隱囚禁起來。但是,改元保寧之後,景宗很快就饒恕了這個罪犯,不僅放他出獄,並且為他娶皇後之姐姐為妻,恢複爵位,仍封宋王。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顯然是有原因的。景宗即位之初,需要有更多的親信幫助他鞏固統治地位,因此用盡一切辦法拉攏喜隱。然而,喜隱卻是個稍一得誌即忘乎所以的狂妄之徒,就連景宗召見,亦敢怠慢,結果被鞭打一頓,他由此對景宗心懷不滿,伺機謀反。保寧六年(974)四月“宋王喜隱(喜隱於969年改封宋王)坐謀反廢”。但是,鑒於女裏、高勳事件的教訓,景宗除宗室、外戚以外,很少有信得過的人,故喜隱在保寧九年(977)又被起用為西南麵招討使,並被派遣去向河東的北漢政權索還逃戶。乾亨二年(980)六月,喜隱再次引誘一群小人謀叛,事發後,景宗下令將其手足戴械,囚禁於祖州。
延伸閱讀
蕭思溫(?~970),小字寅古。契丹族國舅部人。太宗女燕國公主駙馬,宰相蕭敵魯之侄。通書史。穆宗時,任南京(今北京)留守。應曆九年(959)後周世宗攻遼易(今河北易縣)、瀛(今河北河間)等地,蕭思溫畏懼不敢出戰。十九年(969),穆宗射中一熊,思溫與牙裏思等進酒上壽,穆宗醉臥,為庖廚所弑。思溫與大臣定策立景宗。保寧元年(969)任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因其女冊為皇後,加尚書令,封魏王。旋因勳臣貴戚不滿,從帝獵於閭山(今遼寧北鎮西北),被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