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大齊皇帝”劉豫(1 / 2)

劉豫(1073~1146),字彥遊,景州阜城(今屬河北)人,北宋徽宗元符年間進士,曾任殿中侍禦史一職。後因多次參奏有關禮製局的事務,引起徽宗不滿,於1124年被降為河北西路提刑。金軍大舉南侵時,劉豫畏敵,棄官逃跑。宋高宗即位後,他出任濟南知府。由於戰事頻繁,山東局勢不穩,他要求改到江南任職,被拒,無奈上任。

叛變投敵,劉豫建齊

天會六年(1128),金將完顏撻懶率兵攻打濟南。

濟南城守將關勝,驍勇善戰,金軍每每來犯,總能殺敗金軍。劉豫受金軍誘惑,殺害關勝,出城投降。金軍大為滿意,封他為京東東、京東西、淮南安撫使,知東平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等要職。其子劉麟也被封為濟南知府。金將撻懶屯兵要地,對其進行鎮撫。

金國滅北宋之初,由於領土迅速擴張,自身沒有能力全權掌控,加上宋境百姓反抗此起彼伏,所以曾立張邦昌為楚國皇帝,以宋製宋,減少金國的壓力,待時機成熟,再歸自己直接統治。然而,不久張邦昌就將玉璽交還康王趙構。趙構繼位後即將其貶官賜死,這一傀儡政權倒塌。

此時,金國仍不具備統治全部華北的能力。因此,在得來的土地上仍然需要一個代理皇帝進行統治維持。天會八年(1130)三月,完顏宗弼在完成對南宋小朝廷的追擊回師後,金廷即開始商議確立傀儡的事宜。當時有兩個人選,一個是劉豫,一個是折可求,他們都是降金的宋人。其中折可求是於天會七年(1129),以麟、府、豐三州及九堡寨之地投降了金軍。

由於劉豫自己對做皇帝非常熱衷,加之完顏撻懶為之保奏,九月,劉豫被冊立為大齊皇帝,定都大名府(今河北大名)。齊國建立後,劉豫稱金太宗為父,與金國以父子之禮相事。齊國成了宋金相持的軍事緩衝地帶。

劉豫當了皇帝後,封張孝純、鄭億年等為宰相,其弟劉益為北京(即大名)留守,兒子劉麟為尚書左丞相兼諸路兵馬大總管,正式開始了對“齊國”的統治。

天會十年(1132),劉豫從大名遷都汴京。不久,金國又把剛剛占領的陝西地區交給了劉豫——實際上,金國已將所攻克的黃河以南的所有地域都交給了劉氏父子掌管。

無德無能,得過且過

由於大齊是金國對宋的特殊地帶,因此宋廷對之又恨又怕,不但將其看做敵國,每遞國書還必稱之為“大齊皇帝”。劉豫的宰相張孝純、鄭億年等人的家眷都在宋境,宋朝對其也優待有加。

金國將齊看做一著棋子,經常以之為攻宋的橋頭堡。齊國便開始了與宋長達8年的戰爭。

天會十一年(1133)正月,宋襄陽鎮撫使李橫率軍北攻齊國,攻占潁昌府,直逼汴京。劉豫急忙向金求救,完顏宗弼親自率軍支援,金齊聯軍反擊。李橫不敵,連連敗退。齊國乘勢“收複”了舊地,還一路攻占了襄陽六郡等兵家要地。齊國的勢力在這時達到了頂峰,隨時可以西攻巴蜀,順流直取吳越,對南宋朝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曆史詞典

金代書法

在北宋滅亡後,取而代替政權的是金朝,金人入主中原逐漸吸收漢族文化,同時也占領宋朝一半的土地,由於金代政治經濟較穩定,於是繼承宋代之文風,書法亦是效法蘇、黃為主,或追求晉唐書風,而無所謂開創性的特色產生。但值得一提的是金代統治者之一金章宗(完顏)對藝術極為喜愛,以擅書畫著名,他的書法學的是宋徽宗瘦金體,但成就卻無法超越宋徽宗,不過也象征他重視漢族文化的地位。金代書法家除章宗較突出外,遵循宋代書風,著名人物有蔡鬆年、黨懷英、吳激、趙秉文、王庭筠、任詢等人,尤其黨懷英,以擅長篆書在金代被稱為第一高手,在行書方麵以王庭筠最有名氣,他是米芾的外甥,書法學自米芾,可以說是金代書壇繼承米芾書風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