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三次見麵仍是在張佳強的辦公室。
我原以為他這麼急著把我叫來,定是出了什麼大事,但現場的氛圍卻讓我有些意外,張佳強態度如常地接待了我。他介紹說,昨天和今天兩天,他剛忙完了手頭上的最後一項工作,正準備閑下來度這個年假。雖然他竭力想做出一副輕鬆的姿態,可不難看出,他這樣做不過是為了掩蓋將要對我談及話題的重要性,因此,反倒適得其反,欲蓋彌彰。
我知道他這樣兜圈子的另一個目的,是在故意等我導入主題,於是順水推舟,詢問起他最近三天來的狀況。
“這幾天我一直在按你給我的指導,盡量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工作上,情況有所好轉。“他說道,表情嚴肅起來,“同時,我也在照你交給我的方法,努力從自身查找問題的深層根源……“
我耐著性子聽他侃侃而談。毫無疑問,他在撒謊,因為沒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僅僅因兩次谘詢便產生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沒關係,下麵才是他真正要談到的內容。
“……前天晚上,我忽然想起件事。這件事發生在一年前,最近老在我腦袋裏揮之不去,我想,它或許對我後來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
“你說的這件事確切發生在什麼時間?“
我腦海中閃現出幾天前,張佳強言猶未盡的情形。看來我當時的預感沒錯,他對我的確隱瞞了什麼。
“去年的二月份吧。“
“那時你在度假。“我說。至少報紙上是這麼寫的。
“對,在雲南。“
這時我才突然間意識到,為什麼張佳強從一開始就希望我到他這裏麵談,而不是主動上門谘詢。原因並不是像他講的那樣,工作忙得脫不開身,是他有太多的顧忌,一些事情和想法,憋在心裏沒能說出,或他根本就沒打算這麼做。通過這幾次的接觸,我能感覺到他極為在意自己在談話中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自己從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仿佛也隻有這樣,他才能獲得某種安全感。將談話地點設在辦公室,因為這是他平日裏對下屬發號施令的地方,潛意識裏,會覺得比較踏實。
接下來,張佳強向我講述了去年二月份,他在雲南的一段傳奇經曆。我很快便被他的故事帶入了進去。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對方之後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講述中,我竟幾次忘記自己谘詢師的身份,全身心地進入到他的敘述裏,心情隨故事情節的起伏跌宕而波瀾不定。
這也本該是他三天前就和我談及的內容,張佳強卻有意拖延到了現在,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我並不清楚,但我知道,通過這番陳述,我對他的鏡子恐懼症該換個新的解析角度了。
為了本文敘述方便,下麵我索性改變方式,省略掉我們談話中的諸多細節,扼要地複述下張佳強當天所交代的內容。當然,轉述過程中,我會對一些無關緊要的情節進行裁減,適當保留重點的部分。無論如何,盡量做到忠實對方的敘述,才是最關鍵的。
張佳強提到,去年的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情人節這天,他乘飛機飛往了雲南的西雙版納度假。這次出行,本也是一次常規性出遊,經過幾個月的忙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冗雜的工作內容,使他身心不免都感到筋疲力竭,恰逢一年裏難得的春節假期,他希望自己能在亞熱帶的陽光下,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整。為了確保此次出行絕對清靜,不被外界所打擾,張佳強特意關了手機,選擇一個人出門。這個習慣也已伴隨他有些年頭了。
這是他首次來到西雙版納,下了飛機才發現,來此度假的遊人竟如此之多,完全超乎他的想象。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遊客,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充斥在他所下榻的城市的各個街道、酒吧、餐館等公共場所。因此,張佳強的閑情逸致難免大打折扣,受到了影響。事後證明,他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不僅是市區,當地的各個景點,同樣聚集了大量的外地遊人。春節前的三天時間,他總共隻去了兩個地方,每一處都能見到喧囂的人群,這使得張佳強心灰意懶,索性暫時放棄了之前擬定的遊玩計劃,決定在城裏多停留幾天,等這股正處在峰期的旅遊潮退去了再說。
就這樣,張佳強在賓館裏將自己關了一個禮拜。平時沒事上上網,或看看書,一日三餐到樓下解決。
頭一天,他多少還是有點不適應,心總也靜不下來。可到了第二天下午,慢慢的,他已能夠逐漸融入到這種新生活中。一個星期後,更是如魚得水,徹底適應了這種深居簡出的日子,享受著一個普通人所能享受的所有樂趣。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再也沒有繁忙的工作,沒有煩人的交際應酬,他不但可以隨心所欲地玩到很晚,第二天也能無憂無慮地一覺睡到自然醒。加上這裏的氣候宜人,陽光充沛,張佳強漸漸也將旅遊的事忘在了腦後,隻盼望這樣安逸的生活能一直持續下去。
這樣美好的日子過了一個星期,到了2月25日,這天早上,他下樓用早餐時,發現大廳裏空空蕩蕩,一夜間顧客大幅銳減。他當時也沒放在心上,吃完飯回房間繼續玩他的網絡遊戲。下午去附近的超市采購日用品時,同樣發現街上外地人的身影也大幅減少,張佳強才意識到,自己在酒店裏不知不覺已住了有段時間了,外地遊客度完他們的春節假日,已紛紛離開了這座城市。采購完畢,返回酒店的路上,張佳強不由再次想到出遊的打算,一路搖擺不定,拿不準主意,不過,這個猶豫等他回到酒店後便突然解決了,這裏舒適的一切似乎都在召喚他留下來。於是,張佳強在酒店裏又小住了三天。
三天後,2月28日,一個叫王濤的年輕人的到來改變了他的生活。
初次和王濤見麵,是在樓下吃午餐的時候。當時張佳強剛結束用餐,正欲起身結賬,前廳大門處一位身穿防水迷彩服,腳下蹬一雙膠底旅遊鞋,背個帆布背包的年輕人推門後步入酒店大廳。他徑直來到酒店服務台,卸下身上的負重,和年輕的值班小姐講著什麼。來人的這身打扮與餐廳氣氛格格不入,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從張佳強的位置剛好能目睹對方步入酒店的全過程,從來人的裝束上可一目了然,這位到這裏來定是參加野外活動的。這使得一向酷愛探險運動的張佳強心頭一動。他在這裏養精蓄銳已有十多天,精力體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恢複,一想到探險,心情便格外激動。年輕人的到來,使得張佳強首次有了一種想出去走走的衝動。
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或見到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稱謂,探險家、背包客、驢友,等等等等。他們的特點是對探險活動充滿興趣,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一項在我們常人看來,並不會帶來任何實際好處的活動中,而且活動本身也充滿了艱辛和危險。對此,張佳強的解釋是,雖然每一次的冒險活動對探險人員而言,在心理生理上都是一係列的巨大考驗,但也正是通過這些考驗,一個人才能不斷地從中認識自我並超越自我,發掘出自身的潛力,培養出一個更為強大的自己,日後,也可以將這種強者的心態帶到生活和工作中。當然,這是從功利的角度來理解探險的誘人之處,實際上,作為一名純粹的探險迷,這項活動本身的引人之處遠不止此,對熱愛探險的人們而言,享受探險的整個過程,以及探險成功後所帶來的莫大喜悅,是其他的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
自從在飯廳裏見到這位年輕人,張佳強便心猿意馬、蠢蠢欲動,被點燃了久埋心頭的不安分的欲望。尤其巧合的是,不久後他還發現,年輕人不但在這所酒店裏安頓下來,兩人的房間也隻有一牆之隔,成了鄰居。這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晚飯時,餐廳裏零零散散沒多少人,張佳強找機會,主動上前和對方搭訕,時間不長,共同的興趣愛好便使雙方聊得熱火起來。談話進行到後來,在談及到各自過往的探險履曆時,兩人甚至發現,他們還在不同時間造訪過幾處相同的地點,這尤其令雙方有一種他鄉遇知音的親切感。
從談話中張佳強了解到,對方名叫王濤,29歲,年紀雖不大,卻也是個資深的探險發燒友了,跟自己一樣,從事這項活動已有些年頭。這次來西雙版納的目的,就是為領略當地的自然風情。不過,他的目標卻不是小城附近的幾處景點,而是鎖定在城市西南方向一帶廣袤無人的原始雨林區。那裏東、北,西三麵環山,形成一條兩千多平方公裏的原始自然帶,在王濤看來,也委實是一處再理想不過的好去處。恰逢眼下正值旱季,不僅避開了潮濕的雨期,氣溫也適宜,他打算在這裏住上兩天,後天便動身出發,做一次徒步的雨林穿越行動。
飯後當晚,張佳強回房間後整整考慮了大半宿。第二天,借吃飯的機會,他主動向王濤提出願意同行的意願。對方一開始有些猶疑,最終答應下來了。
當天,張佳強興衝衝地忙碌了一天。上午從超市采購出行的裝備,吃的喝的用的一應俱全,下午從網上仔細查閱了當地有關的環境資料。在度過又一個激動人心的夜晚後,翌日,便同王濤一起出發了。
這次行動無論從行程還是地理條件上看,在兩人過去的經驗中,都不算是多麼特殊的一次旅行。至少張佳強是這麼認為,畢竟這座原始森林的麵積太過有限了,假如兩人以每天十公裏的速度向前推進,穿越林區最狹長的地帶,總共也不過一周的時間。在張佳強看來,憑借自身的經驗,完全可以應付得過去,況且,身邊還有一位同伴相互照應,所以在做準備工作時,力求一切從簡輕裝上陣。另外,考慮到離北上回城日期還有十天,利用這有限的日子拿下這次穿越活動,也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後來的事實證明,兩人都低估了這次出行。
第一天的行動總體來說,還是蠻順利的。他們沿出城公路往西南方向進發,中午到達原始雨林區的邊緣地帶。兩人在一個收費站停下,就近吃了午飯,做最後一次的補給,短暫休息後,進入了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