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清世祖順治孝陵之謎(2)(2 / 3)

襄親王名叫博穆博果爾,生於清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1642年1月20日),是皇太極的第十一個兒子,順治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比順治小3歲。清廷在重大節日,親王、公侯必須向皇帝請安,他們的夫人也必須向皇帝的後宮諸妃問候,以示君臣和睦,皇室成員更不用說,有時也開辦家庭聚會之類的活動。就在這種慶典活動中,順治帝認識了自己的弟妹。當時,順治由於母親的包辦婚姻,娶了蒙古親王的女兒做皇後,但兩人性情不合,一度使順治產生廢後另立他人的想法,但由於大臣的極力反對,數次都沒有結果。母親孝莊太後發現兒子悶悶不樂,心疼愛子,最後作出讓步,廢了皇後,另立他人,但順治與新的皇後仍然不盡和諧。正處於感情極度鬱悶的時期,與自己的弟妹一見如故,不由產生愛戀之心。董鄂氏亦因妻大夫少,和丈夫不夠融洽,對這位沒有感情寄托的皇帝極具好感。最後襄親王莫名其妙地死了,順治就把自己弟弟的妻子收做自己的妃子。由於在順治時期,滿人入關不久,所以還保留著不少以前的風俗,兒子娶自己的庶母,哥哥或弟弟納自己的弟媳或兄嫂。這在漢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但在當時的滿人看來,也是很正常的事。後來入關久了,滿族漢化以後,對這類事情開始嚴格遵循漢人的倫理道德,後代子孫對自己先祖的諸類事情,也緘默再三,不願說起,更不願在史冊中記載。

但《順治實錄》對這件事卻有明確記載。就在這年八月,順治皇帝宣布:奉聖母皇太後的命令,內大臣鄂碩的女兒董鄂氏,性資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壼儀,立為賢妃。董鄂氏入宮後,住在承乾宮。順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冊立為賢妃;九月二十八日,順治又準備立她為“皇貴妃”。這個位置,已經僅次於皇後了。正式的冊立典禮,是在當年十二月初六日舉行的。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妃18歲。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保存的順治十三年十二月的《順治實錄》中,還詳細記述了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原因和程序,以及頒發詔書的全過程。

董鄂氏入宮後,與順治的感情與日俱增,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刑事案件要慎重,連宮女和太監犯錯誤時,她也往往為他們說情。順治十四年四月初七日,董鄂妃為順治生下了一個男孩,排行老四。大概是天妒紅顏,當順治帝和董鄂妃日子過得正美滿的時候,絆腳石出現了,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莊皇太後。這位史書上以深明大義而著稱的太後,為什麼、又是怎樣拆散兒子的美滿姻緣的呢?

順治的父親皇太極先後娶了包括孝莊皇後在內的5位皇後和妃子,都是蒙古族。順治娶的第一個皇後,是他母親孝莊皇太後的侄女,當然也是蒙古族。這位皇後在順治十年的時候被降為靜妃。接著,順治又娶第二個皇後,是孝莊的侄孫女,順治仍然想把她廢掉。順治一心寵愛滿族血統的董鄂妃,這自然引起孝莊對董鄂妃的嫉恨。

在董鄂妃即將生孩子的時候,孝莊已經搬到南苑。這個地方位於北京永定門外20裏,是專供皇家冬天狩獵閱兵的地方。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莊以自己身體欠安為理由,傳下口諭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董鄂妃拖著產後虛弱的身體,前往南苑照顧孝莊,她的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更為不幸的是,董鄂妃新生的孩子隻有2虛歲,實際活了不到300天,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就突然夭亡了。順治帝為安慰董鄂妃,竟追封這個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的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在清朝宗室十二等封爵中為頭等爵位。不僅如此,還在京東薊縣的黃花山下,專為這位皇四子修建了一處榮親王園寢。順治十五年於昌瑞山西部的黃花山下,恭葬了“榮親王”,添設守備一員、千總二員、守兵一百名巡護防守。在榮親王的地宮裏,有一塊墓碣石,上麵刻著“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此石現藏天津薊縣文物保管所。

孝莊對董鄂妃的打擊,本就使她心存壓抑,愛兒的夭折,對於董鄂妃來說,更是致命的打擊。從此,董鄂妃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掙紮了三年,終於在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病逝於承乾宮,年僅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