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東莞(1 / 2)

東野口中所說的這個小城市並不是唐寧以為的中國特區深圳,而是東莞,在剛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唐寧忍不住就將心思歪到了東莞後期的一項引領全國的產業上麵,當然了,這個時期的東莞是不可能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而且事實上東莞也一直都是國內製造業集中的地方。

而東野所說的香港朋友其實也不是正宗的香港人,這個第一個在國內開辦“三來一補”產業的龍眼發具廠廠長張細本來就是東莞人,隻不過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偷渡到香港進行發展,改革開放後他回到家鄉發現了這裏的商機,於是才開辦了這家發具廠,他也因此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假發生產企業掌門人,人稱“假發大王”。

唐寧選擇在東莞開辦的第一家工廠並不是他已經打入中國的可樂工廠,而是他的電飯煲工廠,雖然他早已不能像當初那樣獨占電飯煲市場,但工廠的效益一直還是都非常不錯的,而且這次如果能夠大幅降低成本的話,那他在市場上將更加有競爭力。

其實唐寧這個時候來到東莞正是時候,因為張細假發廠的成功消除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顧慮,所以在唐寧與當地政府商討待遇和招工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阻礙。可如果唐寧是第一家來到東莞進行開荒的企業的話,那麼其實他是很難成功的。張細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是東莞本地人,雖然頂著一個港商的帽子,但是大家都認識他,張家五兄弟的人脈和認可度都是足夠的,所以招工的時候,大家就沒拿他當港商看,這要是換成唐寧可就不一樣了,不說別的,光他那副外國人的長相就會吃很大的虧,畢竟這不是九十年代外商在中國可以呼風喚雨、招搖撞騙的時候。

順利進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唐寧的心態比較好,這次回國創業對於他來說,賺錢反倒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想給自己的兒子一個鍛煉的機會,同時爭取用自己的力量來使更多的同胞過得好一點,所以他開出的薪資條件非常的優厚,比張細的假發廠還要高兩成,因此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應聘。

不過雖然開具的薪資很高,而且唐寧是帶著回饋的心思來的,但這不代表他對工人的要求就低,因為不管怎麼說,他都是一個商人,他可以做慈善、可以捐款,但絕不可能拿自己的工廠做善堂、養閑人,那樣還不如不開。

雖然唐寧一直都堅定的認為為期十年的“文化活動”整整毀了中國一代人,拖慢了中國最少二十年的發展進度,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的是經曆了這個時期的民眾心思極為純淨,不像2015年那樣浮躁,政府官員們雖然膽子小一點,但是那些壞毛病還沒有形成,吃拿卡要和官僚作風還非常少見,所以溝通和配合起來都比較順暢,工人們除了極個別的刺頭以外服從性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