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沙坡頭是國家5A級景區,沙湖旅遊區融大漠風情與江南水色為一體,是生態旅遊的黃金寶地;沙坡頭是沙漠與黃河結緣的地方,這裏的治沙成果享譽世界,沙漠旅遊項目異彩紛呈。
六盤山旅遊區地處古絲綢之路,山勢雄偉,林森物茂,是黃土高原上的綠島;還有華夏西部影視城、賀蘭山岩畫、水洞溝遺址、108塔名勝古跡,造型別致,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的千古流傳的名句。多少年來,人們一直有個問題:這首詩中寫的景觀在哪裏?一些專家考證研究後認為,王維這首詩所寫景色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如今,烽煙雖然不見了,烽火台仍在,塞外景色依然迷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一個移民地區,從不排外。從秦朝開始,國家有計劃的移民就一直不斷。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東來西往、南來北去的彙聚之處。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相互交織纏繞,加上20世紀50年代末來自中國南方的新移民,在寧夏人的粗獷、豪放中注入了江南的細膩與溫柔。60年代以後,東北及祖國各地工業移民的湧入,把工業文明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帶進了寧夏人的社會生活。從此,寧夏回族自治區走向了快速發展之路。
(七)寧夏社會經濟發展
1.經濟總量和產業結構
寧夏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6.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增速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9.18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47.54億元,增長17.3%,其中,工業增加值288.32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80.26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由2005年11.9∶46.4∶41.7轉變為2006年的11.2∶49.2∶39.6。2006年全區人均GDP達到11784元。
2.農業和畜牧業
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2006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79.18元,比上年增長6.1%。全年糧食播種麵積1192.80萬畝,比上年增長2.5%,夏糧總產量80.24萬噸,減產5.2%;秋糧產量230.70萬噸,增長7.2%;糧食總產量達310.94萬噸,比上年增長3.7%,糧食生產連續3年獲得大豐收。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全區肉類總產量26.56萬噸,同比增長2.8%;牛奶產量64.73萬噸,增長11.9%;水產品產量6.74萬噸,增長15.5%。受禽流感疫情影響,家禽生產減產較大,禽肉和禽蛋產量比上年分別下降26.3%和19.6%。
寧夏農業在確保糧食安全,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蔬菜、枸杞、瓜果等高效經濟作物也得到較快發展,種植麵積和產量大幅度增加。全年蔬菜播種麵積達92.09萬畝,產量220.0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9.7%和19.9%;枸杞種植麵積33.81萬畝,增長8.7%;西甜瓜66.59萬畝,產量837.5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74.4%和1.2倍。清真牛羊肉、奶牛、硒砂瓜、葡萄、紅棗、水產品等優勢特色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3.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2006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8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工業對寧夏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8%,占GDP的比重為4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58.62億元,增長19.6%。輕工業增加值43.57億元,增長11.4%;重工業增加值215.05億元,增長21.4%。2006年,全區大中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2.6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5%,比上年增長17.6%;規模以上股份製企業工業增加值為173.21億元,增長23.4%;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1.85億元,增長23.1%。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產值831.42億元,增長27.2%,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分行業看,全區34個大類行業中,大部分行業產銷情況較好,主要工業產品生產形勢良好,全區重點考核的49種工業產品中,有69%的產品保持增長。其中,能源類:原煤、發電量、液化石油氣,分別增長21.8%、25.6%、41.9%。化工類增長近50%及以上的產品有燒堿、子午線輪胎外胎、塑料樹脂及共聚物,分別增長95.4%、58.6%、49.9%。冶金類和非金屬礦物製品類中的鐵合金、原鋁、石墨及炭素製品,分別增長49.5%、55.8%、56.8%。數控機床增長50.4%。小麥粉增長59.7%。
工業經濟效益水平穩步攀升。200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50.91,比上年提高了11.4點,實現利稅67.59億元,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25.28億元,增長9.5%。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9.22億元,增長12.2%。2006年末,寧夏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497家(不含勞務分包企業和區外企業),比上年末增加4家。房屋建築施工麵積1258.79萬平方米,增長19.1%;房屋竣工麵積531.66萬平方米,下降5.7%。全員勞動生產率87516元/人,增長17.9%。
4.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2006年,寧夏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基本建設投資284.62億元,增長20.8%;更新改造投資76.81億元,增長26.5%;房地產開發投資76.94億元,增長2.9%。農村投資60.01億元,增長7.7%。2006年,全區在建項目2844個,增長29.0%;新開工項目2365個,增長34.1%;全年投產項目個數達2194個,增長45.2%。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9.81億元,比上年增長24.4%,主要是農業和畜牧業增長較快;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09.72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35.73億元,增長19.6%。三次產業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2.0%、47.3%、50.7%調整為2.2%、46.0%、51.8%。
2006年,在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的基礎上,立足寧夏優勢,加大了全區優勢行業的投資。全區煤炭工業完成投資38.69億元,比上年增長40.6%;電力工業完成投資75.98億元,增長10.7%;造紙工業完成投資13.01億元,增長1.3倍;化學原料工業完成投資36.76億元,增長39.7%;醫藥工業完成投資5.21億元,增長2.4倍。上述五個優勢產業完成投資已占城鎮投資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優勢帶動作用促使我區工業生產能力、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得到提高,工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5.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56.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7%。2006年,全區市場消費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96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6%,增幅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8.43億元,增長14.7%;農村消費品市場增速不斷加快,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0.53億元,增長12.5%,增幅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
全區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實現同步增長。批發和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6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4.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2.76億元,增長14.4%。2006年,股份製經濟增速居各類經濟之首,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8.28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91.74億元,增長13.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46.1%;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37.63億元,增長13.4%;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18.42億元,比上年下降0.5%;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2.24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全區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6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40.9%,對消費品市場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6.對外經濟
據海關統計,2006年,寧夏外貿實現進出口總額14.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8%,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9.43億美元,增長37.2%;進口總額4.94億美元,增長77.1%。
2006年,全區非公有製企業進出口6.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9%,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46.1%,拉動全區外貿進出口增長28.7個百分點。其中,非公有製企業出口4.07億美元,增長57.8%,進口2.55億美元,增長100.5%。特別是全區私營企業出口2.75億美元,增長86.4%;外商投資企業進口2.46億美元,增長105.8%。全區一般貿易出口9.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2%,占全區出口總額的95.5%,是全區外貿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
2006年,寧夏已與115個國家(地區)發展貿易往來,對亞洲進出口6.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9%;對歐洲進出口3.14億美元,增長31.6%;對北美洲進出口2.59億美元,增長83.6%。寧夏在對歐盟、美國、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保持較高的貿易規模的同時,對印度、蒙古、新加坡、印尼、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市場結構日益趨向多元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良好。
2006年,以鉭铌鈹製品、子午線輪胎、活性炭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3.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1%,高新技術出口產品占全區出口總值的31.8%,對全區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25.0%。以機械設備和金屬製品為代表的機電產品出口0.89億美元,增長39.7%。在出口的機電產品中,金屬製品和機械設備出口分別增長48.5%和26%。
7.利用外資
2006年,寧夏實際利用外資1.3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2%。全年新批直接外商投資項目19個;合同外資金額0.62億美元。截至2006年底,全區注冊登記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到375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占59.5%;外商獨資企業占28.8%。2006年,全區製造業簽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3個,合同額0.49億美元。
8.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50.13億元,增長6.6%。貨運客運全麵增長。
2006年完成貨物周轉量:公路72.14億噸公裏,增長6.45%;鐵路203.13億噸公裏,增長10.14%;航空692.27萬噸公裏,增長6.19%。完成旅客周轉量:公路43.16億人公裏,增長7.18%;鐵路24.08億人公裏,增長9.70%;航空5.85億人公裏,增長23.42%。2006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裏程已達19903公裏(含農村道路);鐵路通車裏程達783公裏;民航通航裏程達21219公裏。
郵政業務保持穩定。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全年訂銷報刊累計數5658萬份,增長19.7%;函件3305萬件,增長9.5%;特快專遞58.4萬件,下降1.5%。年末郵政儲蓄餘額達到69.13億元,增長1.7%。
電信業務快速發展。全區本地電話用戶達143.86萬戶,比上年增長3.58%。新增本地局用交換機容量3.15萬門,達到126.54萬門,增長2.6%。電話普及率達到60.79部/百人,每百人淨增6.35部。全區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18.56萬戶,增長20.7%。互聯網用戶數29.12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3.66部/百人,每百人淨增2.85部。全年郵電業務總量61.52億元,增長26.6%。
2006年全區接待海內外遊客達到593.5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51%和44.7%。
9.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財政收入實現跳躍式發展,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全年完成一般預算總收入110.2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34億元,比上年增長28.6%。其中,增值稅11.03億元,增長26.3%;營業稅18.82億元,增長19.4%;企業所得稅3.21億元,增長23.9%。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92.76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加大了社會保障、教育、科技等方麵的支出力度。其中,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完成11.26億元,比上年增長59.2%;教育支出完成24.73億元,增長26.7%;科學支出完成8750萬元,增長15.5%。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林水氣象支出完成21.36億元,增長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