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回族清真寺(1 / 3)

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阿拉伯語稱清真寺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地方。在我國唐宋元明清時代,有稱禮堂者,民間百姓則稱之為回回堂、回教堂、回回寺。

清真寺在形式上是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實質上它又是穆斯林經濟生活、政治思想和文化活動的集中表現。平時,它是傳播伊斯蘭教教義和宗教思想的講壇;清真寺是伊斯蘭教信仰者穆斯林的社區中心,更是他們的精神家園。

曆史上,隨著回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逐漸擴散,清真寺亦遍布全國。各地穆斯林都有他們自己認為值得自豪和向人誇耀的清真寺。從沿海各大商埠、港口,曆史上建過都的大城市、古運河流域的繁華市鎮,到邊遠的新疆天山南北、寧夏的黃河兩岸、六盤山麓和雲貴高原,都有別具風格的清真寺。

從外形來看,清真寺的建築藝術和特點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許多清真寺都具有中國宮殿式古典建築特征,對稱、協調,樸實、大方、肅穆、莊嚴,有主體,有陪襯,自成係統。也有不少清真寺建築為純粹阿拉伯式,或者帶有濃厚的阿拉伯建築藝術色彩。從這些清真寺的建築風格可以看出中阿關係淵遠流長。

(一)“清真寺”名稱由來及含意

北京東四清真寺建於明正統年間,據寺內碑記載:“清真寺初名禮拜寺,寺成,蒙恩賜額曰清真寺。”對皇帝賜額“清真”這個稱呼,廣大回族穆斯林是認可的,因為當時在我國眾多的回教寺中,泉州有個“清淨寺”,杭州有個“真教寺”,這兩個寺名稱組合,可構成清真教、清真寺。加上穆斯林中的阿訇們將清真一詞與伊斯蘭教義緊密聯係,從宗教意義上解釋了清真兩字:“清”指真主的清淨無染,“真”指真主的獨一至尊。從此,清真寺便成為我國各地伊斯蘭教寺院的專用統一名稱了。

(二)我國清真寺建築風格

清真寺以其伊斯蘭特有的建築風格,在我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清真寺從建築風格看有兩類,一類是圓柱拱頂的阿拉伯式建築,外觀造型為穹頂式建築,大殿上有一大四小半圓形綠色穹頂,頂上有一彎銀白色新月。另一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宮殿式建築。多采用四合院式,一條中軸線貫穿始末,禮拜大殿有起脊的屋頂,大殿平麵一般有三種形狀,如凸字形、工字形、矩形等。

我國的清真寺寺院幹淨衛生,清新寧靜,古樸典雅。寺院牆壁上繪有各種花卉圖案,殿門多是古體字《古蘭經》經文浮雕、阿拉伯文匾額,圖案繪畫裝飾肅穆莊嚴、別致壯觀。清真寺的禮拜大殿均為坐西朝東的方位。整個寺一般都由大殿、望月樓、宣禮塔、經堂等組成。教育講堂是整個清真寺的重要建築,分前、中、後堂。禮拜堂正殿和壁龕背向麥加,壁龕的右方有禮拜樓,穆斯林必須洗大小淨、衣著整潔進入禮拜堂禮拜。

(三)我國著名的清真寺

中國著名的清真寺不少,其中廣州懷聖寺、泉州聖友寺、杭州真教寺、揚州仙鶴寺被稱為東南沿海“四大古寺”。北京的牛街禮拜寺、東四清真寺、法明寺、普壽寺在曆史上被稱為“四大官寺”。西安化覺巷清真寺以規模宏大、中國傳統的建築結構、造型別致、莊嚴渾樸,在全國清真寺建築群中首屈一指。濟寧西大寺的禮拜大殿,其規模之大,僅次於北京故宮中的太和殿,即使在佛寺、道觀中也罕見。寧夏同心清真大寺,其整體建築將伊斯蘭文化藝術與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典雅別致,樸素大方。滄州清真北大寺始建於明代建文四年(1402年),新疆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也都是全國伊斯蘭教名寺。

1.廣州懷聖寺

據伊斯蘭教學者考證,廣州懷聖寺係唐代所建。懷聖寺創建的原因,是懷念穆罕默德,故以“懷聖”二字取作寺名。

《廣州府誌》載:“唐開海舶,西域教主默德那(麥地那)王穆罕默德遣其母舅蘇白賽來中土貿易,建光塔及懷聖寺。”懷聖寺內的光塔高36米,外形成光滑的圓錐體。在阿拉伯語中,光塔叫“買納熱”,意思是“光明的燈塔’。夜間,呼喚人攜燈上塔召喚穆斯林來行“宵禮”。光塔恰如燈塔,又被稱為“光塔寺”。

在廣州流花橋桂花崗,有座古墓。《廣州府誌》載:“回回墳,其墳築拱頂,形如懸鍾,人入內,語聲相應,移時方止,故俗稱為響墳,自唐迄今千餘年,鄉人敬畏,不敢近墳。”這就是被廣州穆斯林稱為的“清真先賢古墓”。最早來我國傳教的中東穆斯林蘇白賽逝世後安葬在此。該“清真先賢古墓”不僅是廣州穆斯林心目中的先賢聖地,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穆斯林也前往參謁。

2.泉州聖友寺

旅行家馬可·波羅和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等的遊記中,都把福建省泉州稱為“世界第一商港”,說泉州“居民富有,住宅豪華”,事實確是如此。宋元時代,中外巨商進口出口貿易,幾乎大都在泉州放洋或者登陸。而外商中,尤以阿拉伯商人為多,泉州便成了早期伊斯蘭教在中國首先傳播和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聖友寺便是當時留下的珍貴曆史文物。在大門甬道後北麵石牆上有阿拉伯文石刻,係阿拉伯文字。馬堅先生將其譯為漢文:“這一寺是居留這一邦國伊斯蘭教信徒的第一聖寺。最古,最真,眾人所仰。所以取名叫‘聖友之寺’,建於回曆400年(公元1009~1010年,宋大中祥符二年)”。

聖友寺又名麒麟寺、清淨寺。明成祖敕諭刻在寺門右側牆壁上:“大明皇帝敕諭米裏哈隻!朕惟能誠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勸率善類,陰翌皇度,故天賜以福,享有無窮之慶。……”

3.揚州仙鶴寺

古運河岸邊的揚州,在唐宋時代為對外通商貿易重要港口。據史料記載,當時有成千上萬的大食客商在揚州居住。仙鶴寺在揚州的汶河路東,是中國清真寺中規模最大的建築,其建築外形輪廓類似仙鶴,故以仙鶴名之。傳說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16世裔孫普哈丁來揚州傳教的時候建的。禮拜殿由兩部分組成,前部為單簷硬山頂,後部為重簷歇山頂,頂與頂勾連搭成。殿內宣諭台上有八角亭,係藏《古蘭經》用。殿南側的明月亭,又名望月亭,大院裏有一株古銀杏。這座清真寺既有伊斯蘭建築的風格,又有地方特點。

4.杭州鳳凰寺

鳳凰寺因原建築群狀似鳳凰,故名之。寺的大門及望月樓像鳳頭;進了大門是一條長廊,恰如鳳凰之頸;兩旁的參天古木,似雙翼;前後殿連屬,為鳳凰之身;殿後細竹成蔭,則是鳳尾,而前殿兩邊的兩口水井,人稱之為鳳的目。

鳳凰寺又名真教寺。據史料記載,始建於唐,毀於宋,重建於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擴建。新中國建立以後,這座千年古寺被整修一新。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的時候,一名隨行記者受國外穆斯林委托,拍了幾張鳳凰寺的照片,後來伊朗貴賓訪華,也提出要看看寺裏伊朗人的陳跡。近幾年,世界穆斯林兄弟來鳳凰寺的更多。

5.北京牛街禮拜寺

牛街禮拜寺在北京宣武區廣安門內牛街,是北京市規模最大、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它建於遼統和十四年(公元996年),明正統七年(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時又按原樣進行大規模修葺。新中國成立前這座禮拜寺已經破爛不堪。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這座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進行了多次修整。1980年又進行了修葺,使這座禮拜寺麵貌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