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曆史貢獻
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回族,對中國的曆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回族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均湧現出過一批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他們與中國其他民族一道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史。
1.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年)元代著名政治家,曾任中書平章政事,至元元年(1264年)出任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尚書省平章政事,蒞官三年,政績斐然;至元十一年(1274年),出任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主滇六年,雲南大治,後被封為鹹陽王。其長子納速剌丁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亦有政績,後被追封為延安王。其後裔有賽、沙、納、合、撒、閃、忽、丁等姓。據史記載,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納家戶村居民就是賽典赤·納速剌丁的後裔。
2.紮馬魯丁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元四年(1267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撰進《萬年曆》,頒行全國,並在北京建立觀象台,製造渾天儀、敘緯儀、平偉儀、地球儀、方位儀、天球儀和觀象儀等七種天文儀器,在中國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明代在欽天監裏仍設有“回回曆”專科。
3.也黑迭兒丁元代著名的建築學家,他是元大都(北京)宮殿和宮城的總設計者和工程組織者,為以後北京故宮以及整個北京的城市建築發展奠定了基礎。
公元1260年,元世祖即位,令也黑迭兒丁掌管茶迭兒局,掌管土木工程及其工匠。也黑迭兒丁先帶人修建了瓊華島(今北京北海公園的前身)。這時的元朝,大業甫定,國勢方張,宮室城邑非目麗宏深,無以雄視八表。宏偉的宮殿對於一統天下、疆土遼闊的元朝的建國規模來說,已成為必要的政治要求。公元1266年,也黑迭兒丁對宮殿築群作出了整體規劃。他深知皇帝之意,故舍元人之廬帳用漢家之宮闕,而行以威加海內之規模,采用板築法。公元1274年,建造出整齊平直、堅如凝金的北京宮城。
也黑迭兒丁的兒子馬哈馬沙、孫子木八剌沙、重孫沙,繼承先祖職業,先後掌管茶迭兒局。祖孫四代,一脈相承,真可謂元代回回吏宮中的工程世家。近代史學家陳垣評論說:“以大食國人而為中國如許工程,實可驚也。”
元代時在文學、哲學、音樂、書畫方麵,回族也有許多創造。元代著名曲作家馬九皋,是當時著名散曲家八人之一,與關漢卿齊名。回族畫家也不少,著名的有元代高克恭、清代改琦。他們的存世作品被視為稀世珍寶。
4.常遇春(1330~1369年)明朝懷遠(今安徽懷遠)人,世代務農,傳說他父親是一位阿訇。他二十五歲時投奔朱元璋起義軍,先後多次參加了統一南方的戰爭。常遇春追隨朱元璋以來,轉戰南北,無役不從,戰無不勝,被譽為奇男子。他自負地說:“我率十萬人,便可橫行天下。”軍中送他一個綽號叫“常十萬”。他不僅有勇,而且有謀,常以智取勝。常遇春南征北戰,為明朝立下了不朽功勳。
相傳常遇春行軍途中謹守齋拜,他在南京建有禮拜寺,從南京至北京運河沿岸,許多禮拜寺均為常遇春或其所屬部隊修建。常遇春終年三十九歲。朱元璋親自主持祭奠儀式,追封開平王。
5.沐英(1345~1392年)明朝安徽定遠人,父母早亡,八歲被朱元璋收為義子,自幼為馬皇後撫養成人,愛如己出。
沐英幼年即隨從征伐。始則轉戰江南。出征吐蕃,兵至甘青,略川藏,得勝而回。十年因功封西平侯。十一年,統兵征西,俘洮州十八族頭領,置洮州衛。洪武十四年(1381年),率三十萬軍征討雲南,僅百餘日,全滇底定。洪武十六年三月,沭英率眾數萬留守雲南,令軍士且戍且屯。主滇九年,屯田萬餘畝。沐英統治時期,雲南相當安定。繼賽典赤率回回穆斯林大規模入滇之後,沐英第二次率江南回回穆斯林入滇,推動了回回穆斯林進一步開發雲南的事業,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六月,沐英卒於雲南,年僅四十八歲,追封黔寧王。沐英去世後,沭氏子孫世鎮雲南,直到明朝終了。
6.馬文升(1426~1510年)明朝政治家,世居河南鈞州(今河南禹縣),初任地方官,後供事於朝,為官五十六年。五朝元老,出將入相,聲業赫然,在整肅軍旅,輔君恤民,整頓吏治,安定西北、東北邊事方麵卓有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