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一連殺了三個畫師
洪武三年(1370年)的六月的某天晚上,南京城東麵的皇城中,隻見守城的錦衣衛校尉打開中門,一群穿著麻衣草鞋的男女自門中走出。打頭的一個人身材粗壯,五官長相雖說不上醜陋,但絕對怪異,一雙眼睛厲於鷹隼,雖在三伏天,盯你一眼也會讓你不寒而栗。
這個人便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傳世的畫像看,朱元璋慈眉善目,但有君臨天下的氣概,一看就是“天生龍種”。但這幅畫像的真實性大可懷疑。傳說當初朱元璋召來天下一流的畫師為其繪相。畫師們惟恐畫得不象,都使出看家本領,畫得惟妙惟肖。但朱元璋卻仍以畫得不象為由,一連殺了三個畫師。第四個畫師又被召到禦前,前麵三個同行的命運嚇得他魂袋兒都掉了,他不知如何保住項上頭顱,兀自愁眉不展。幸虧他的朋友獻計,讓他“繪禦容時,稍事修飾,掩斂殺氣而增慈善。”他如法炮製,禦像繪出後,朱元璋大為滿意,認為這畫像“形神兼備,足稱朕意。”這便是我們今天見到的朱元璋的畫像了。
偉人盡管雄才大略,但有時也犯小心眼的毛病。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完人,不應該有缺陷。朱元璋統馭千軍橫掃六合,建立起一個赫赫王朝,不管他長相如何,天下人都不敢藐視他。但他偏還要往“美男子”堆兒裏湊,並為此動怒而鬧出三條人命,這就大可不必了。
2、龍子龍孫一起前往山川壇祈雨
卻說朱元璋領著這群男女走出皇城,向雞鳴山的山川壇走去。那裏是皇家祭祀天地神靈的地方。從皇城到山川壇,有十幾裏路。沿途警備森嚴,蹕護的軍士排成長陣。皆因這群男女個個都是朱明王朝的核心人物,男的都是朱元璋的兒子,女的都是他的後妃和公主。朱元璋共有四十六個後妃,二十六位兒子和十幾個公主。在中國所有皇帝中,他幾乎可以說是生育能力最為旺盛的一個。一百年後,他的家族就繁衍到八千多人。這些人都由王朝的財政養活。滿足於他們的妻妾成群以及錦衣玉食,其龐大的開支,相當於全國三分之一的軍費,當然這是後話了。
此刻,朱元璋領著他的後妃和兒女們浩浩蕩蕩地離開皇宮,到山川壇幹什幺去呢?卻說這年自暮春開始,一直很少下雨,江南大地一片焦渴。田裏的禾苗大都枯死。深信“天意”的朱元璋認為這場災咎可能是上蒼對他的懲戒,因為他登皇帝位不過三年,一切都還在草創之中。是不是自己登基時說過的“上膺天命,下符民意”這八個字,做得不好呢?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心親率眷屬前往山川壇祈雨。在古代,祭祀與祈禱被看作是人神對話的最好方式。
3、自虐式的祈禱——皇帝與蒼天對話的方式
史載,朱元璋到了山川壇後,袒露上身,盤腿坐在青石板上,無遮無擋曝曬於烈日之下。他的兒子們也都陪侍左右。對於住在深宮大院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子們來說,參加這樣的祈禱儀式真是苦不堪言。但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根本不考慮兒子們會不會中暑,他一心要用自己的誠意去感動天庭。他的後妃們雖不在祈禱的行列,但也沒有閑著。在馬皇後的帶領下,她們在祈禱現場臨時搭砌的灶台上燒製農家飯,都是那種喂養朱元璋少年時代的粗糙的飯食。煮熟的麥飯菽豆,皇太子先捧給朱元璋品嚐,然後一家人坐在烈日下吞咽。
這樣一連三天,白天袒背曝曬,夜裏原地合衣而躺。第四天結束這自虐式的祈禱,仍然徒步回到宮中。朱元璋沒有回到粉黛如雲的皇宮。而是獨自來到西院齋宿。他下令從內庫中拿出錢鈔采購一萬四千匹布紗頒賜將校,於常例之外補給兵士薪米;又令法司決獄,大赦一批囚犯;並下旨有關部門訪求天下賢士以探明治國之道。據說這些措施相繼落實後,老天爺真的下起了大雨,持續了幾個月的旱情得以緩解。
六百多年前這一場祈雨的盛典,見之於明朝典籍。雖記述簡略,但斑斑可考。其時明代雖已開國,但北方的戰事仍在緊張地進行,徐達、常遇春等股肱之臣尚在西北的荒漠上平定虜敵,江南膏腴之地因頻經戰火,生氣亦未恢複。前麵已經說過,旱情此時發生,引起朱元璋的高度警惕,他敏銳地從中發現了某些危及政權的因素。
4、劉伯溫的“寬仁”說引起朱元璋的不滿
祈雨之後,朱元璋把劉伯溫找來,尋問治國之道。關於這段故事,曾參與修撰《明會典》的萬曆史官餘繼登在其編著的《典故紀聞》書中記述如下:
太祖謂劉基曰:“今天下已平,思所以生息之道,如何才好。”劉基對曰:“生息之道,在於寬仁。”太祖曰:“不施實惠,而泛言寬仁,實無益耳。以朕觀之,寬仁必當利民之財,息民之力。朝廷不節用則民財竭,不省役則民力困,不明教化則民不知禮義,不禁貪暴則民無以順其生。舍此而言寬仁,是徒有其名,老百姓得不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