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寶地麻行梁(1 / 1)

麻行梁以前叫什麼?問現在村裏僅存的老人,大都說不上。有人說以前叫香河崖子,因為香河繞著那座山根轉了半圈,就急匆匆的彙入嵐河,嵐河也在山腳繞半圈,把香河崖子圍城一個舌形,兩條河在一個峽口處彙合,香河水小,流量不大,跟嵐河交彙,就如嬰兒投入母親的懷裏,親切的擁抱著。而那兩條河把一路的風景都交給了住在崖子上世代泥腿幹的無意識,回歸給創造世界的大自然,四季變幻,對崖子上的住戶來說,就跟平常吃飯穿衣,沒有注重,卻把所有的迷留下來,融進河兩邊的莊稼地裏,於是那莊稼就長的格外茂盛,不管旱澇,年年保收。那座山就叫香河崖子了。而那兩條河又為什麼叫嵐河香河?現在也無從考知。因為從記事時起,那兩條河就存在了。也許從爺爺的爺爺時起,它們就叫嵐河香河吧。這仍是個無法考證的迷。

以前聽過這樣一個順口溜:木瓜寨的風,麻行梁的鍾,花壩花大姐,佐龍野老公。按這個語意推測,麻行梁以前應該是有一口鍾的。但是,至於那鍾始於何時結於何時,何人所造為何而造?現在也不能考證。老人們的記憶中就隻剩香河崖子,世代流傳。

聽爺爺說在民國一年,村裏來了個做生意的,挑著擔擔,裏麵主要是一些麻類製品。人長得俊美,被當地的地主看中,留作女婿。於是,那人就把老本行搞起來,開起了麻行。生意紅火,上至嵐皋,下至金州城,商品俏貨,人們問及他的住址時,他就說“麻行梁”。直到土改時,因要評成分,他開的麻行便沒落了。而香河崖子卻聲名遠播。從此後,人們不再叫香河崖子,而都叫麻行梁了。一直到現在,仍不更改。偶爾還會有人記起香河崖子,不過是因為當年那有風流事人們還記得,除此外,一切早都漠然。

麻行梁山勢長得很怪。據上一輩的人說,那山,從遠處看,就是一條盤臥的蛇。麻行梁恰恰在蛇頭上,蛇身和蛇尾一直沿伸到了獐子溝,甚至更遠的地方,麻行梁有一棵百年桂花樹,一身滄桑,樹上鳥巢結滿,每到黃昏,雀鳥歸巢時,鳴聲聒噪,百鳥朝鳳一般,三個人都合抱不下,桂花每年開兩季,花香四溢,相隔十裏都能聞到。村裏的老年人就叫自己的孫子去采摘一些,回來做成桂花茶,喝著肺腑爽怡,目清耳靈。每有風水先生路過,都會很正氣的站在桂花樹邊,看嵐河滾滾北上,香河纏綿腳下,背靠巴山餘脈,地勢穩當,順水生氣,就勢生威。於是,逢人就說那是一處龍脈,好莊子,如果有人在那蓋幾間房子,以後絕對人財兩旺。

麻行梁向陽向陰兩麵的住戶人家,統稱為香河村。梁的陽麵,住著兩大姓人家。李姓和張姓。聽老一輩的人說,這兩大姓中,張姓不是土生土長的。他們是從臨近村鎮搬過來的,在當地來說就是外來戶,因為人丁興旺,幾十年工夫,也繁衍的有十幾戶,算是大家族。而李姓在這一帶又是有史以來的大姓,人口分布廣泛,凡到一處,都能聽到他們呼爹喊姨的家門親戚。而大戶李姓也分為兩脈。一脈稱為柿子樹,一脈稱為橡子樹。這兩脈經常爭論誰是李姓正統。都認為自己這一脈才是當地的土著,有純正的血統,而哪一脈就是黑耳朵的私生子。為這個,有時還會大動幹戈,動刀動槍。梁的陰麵,住得人戶雜,李姓有,張姓有,毛姓也有。比較平均,也很少聽到有那邊有啥傳言緋聞。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