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庶民英雄西鄉隆盛(1 / 2)

西鄉隆盛是“明治維新三傑”之一,他出生於薩摩藩的下級武士家庭,但卻與其他革命誌士一起締造了新的日本。他一生最大的功業就是在19世紀末領導武裝力量推翻了統治日本兩百多年之久的德川幕府,建立起新的日本。與木戶孝允不同的是,西鄉隆盛這位出身平凡的庶民英雄身上更多地散發出一種博覽群書、蘊涵深厚古典文化氣息的文人氣質。

庶民家庭出生的驕子

19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日本政治、經濟大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這個時期,先後有吉田鬆陰、高杉晉作、明治天皇、木戶孝允等一係列英雄仁主出生,可以說是亂世造就了英雄,也可以說是英雄改變了亂世。

1828年1月23日,在日本薩摩藩鹿兒島城下下加治屋町山禦勘定方小頭西鄉九郎的家裏,又一個未來英雄出生了。西鄉九郎隻是個下級武士,他當然不知道自己的長子將來會給日本帶來的巨大影響,他隻是作為一個普通男人和父親,因為第一個兒子的出生而歡欣喜悅。他看著這個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微笑,想把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捧到兒子麵前。他給兒子取名小吉,讓兒子接受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親自教導他練武、讀書。

小吉很聰慧,在父親慈愛的教導下成長得很快。按照日本的傳統,1841年,13歲的小吉舉行了成人儀式,並改名為吉之介隆永,他還參加了下加治屋鄉中的青年組織“二才組”。由於當時練武時傷了右腿膝蓋,他放棄了習武,開始專心學習儒、軍知識。1844年,16歲的西鄉為了生計,到郡役所充當“郡方書役助”,並且深受當時硬漢郡長迫田太次右衛門利濟所提出的“農民是國家的根本”思想的影響。他在工作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學習,和大久保利通一起向伊藤茂右衛門學習陽明學及朱子的《近思錄》,還向福昌寺的無參和尚學禪,這些都對西鄉忠孝仁義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1854年,西鄉因向藩主島津齊彬提出了減輕農民負擔問題而成了島津齊彬的親信。此時他對島津齊彬在藩內倡導施行的富國強兵政策有所了解,並十分敬佩。同樣,齊彬也很欣賞這個雖然有點殘疾卻有著剛強意誌的男孩,所以十分願意與他談論時政,在江戶的三年裏,時刻都帶著這個孩子。西鄉為了“公武合體”運動而奔波,並結識了老中阿部正弘、越前藩藩主鬆平慶永、水戶藩藩主德川齊昭等開明人士,堅定了他勤王和改革幕政的意誌,並很快成長為一名頗有名氣的改革誌士。

1858年8月,齊彬突然去世,這對西鄉造成了嚴重打擊,他甚至一度想隨齊彬而去。後經好友京都清水寺勤王僧月照的勸導,才打消了這個念頭,並立誓繼承齊彬改革幕政的遺誌,後因受“安政大獄”的影響,被流放到奄美大島龍鄉,並在那裏囚居了三年。三年的島上生活,使他感受到了島民生活的貧苦,也讓他明白了幕府統治的腐朽,加強了他反幕府的決心。

1862年,當時掌握薩摩藩實權的島津久光正實行勤王方針,並任用了西鄉的好友大久保利通、小鬆帶刀等為謀臣,進行“公武合體”活動。西鄉因為其改革的名望,被召回了薩摩藩,島津久光希望他可以到京都活動,為薩摩藩率兵入京勤王打基礎。但西鄉並沒有執行久光的計劃,而是參加了大阪正在進行的“尊王攘夷”運動。久光一怒之下又將西鄉逮捕,並把他流放到奄美群島中的德之島。不久,西鄉隆盛又被押送到衝永良部島。

兩年的獄中生活使西鄉更加堅定了推翻幕府、致力改革的決心。1864年,西鄉被久光召回薩摩藩,並委以藩中陸、海、空實權的重任,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新篇章。

薩摩藩的領頭軍

西鄉重新回到薩摩藩後,倒幕尊王的思想已經十分明確,並於1866年在土佐奇人阪本龍馬的斡旋之下,促使薩摩藩與長州藩結成了“薩長同盟”,協議共同討伐幕府。同時,他還與大久保利通一起對薩摩藩實行了藩政改革,擴充了陸海軍實力。為了取得外援,西鄉還先後會見了英國駐日公使巴夏禮和英公使的翻譯官沙托,並最終與英國結成了“薩英同盟”,為推翻幕府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