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錦繡”中華之稱,你知道中國的“錦繡”一般都有什麼種類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開始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織繡工藝也逐漸興起。秦漢的織繡工藝,尤其是漢代,在繼承戰國傳統的基礎上,有著飛速地發展。絲織品種更為豐富,有錦、綾、綺、羅、紗、絹、縞、線紈等。最初的刺繡又和美麗的絲織錦緞並列,統稱為“錦繡”。
中國的“錦繡”在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發展和變化,可以說是“錦繡”繁華,洋洋大觀。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中,已經出現絲織品和刺繡品等。絲織品的品種有絹、羅、紗、錦等。紋樣有幾何紋、菱形紋、S形紋等,同時還飾有龍鳳、麒麟和人物。刺繡品中有繡衣、繡褲、繡袍等。繡品的底料多用絹,以辮針繡為主要針法,紋樣有人物、龍、鳳、虎、三頭鳥以及草葉、枝蔓和花朵等植物紋樣。
秦漢時期是中國織繡工藝發展的一個高峰階段。絲織品種有錦、綾、綺、羅、紗、絹、縞、紈等。常見的紋樣有雲氣紋、動物紋、花卉紋、吉祥文字、各種幾何紋。漢代絲織的製作工藝已非常富麗精美,其中以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最有代表性。漢代刺繡的針法,主要是辮繡,也稱鎖子繡,其特點是針路整齊,繡線牢固。
六朝時期的織錦,以四川生產的“蜀錦”最為著名。六朝時期的織繡紋樣,在繼承漢代傳統的基礎上,改變了漢代雲氣紋高低起伏的不規則變化的格式,形成了有規則的波狀骨架,及幾何分割線,紋樣更加多樣化。
唐代織繡工藝色彩華麗,品種眾多,其中以織錦最著名,一般稱為“唐錦”。唐代刺繡被稱之為“女紅”、“閨繡”,繡工嚴謹精美。
宋代的織錦很有時代特色,稱為“宋錦”。在宋代的絲織物中,緙絲是一種新興的絲織品。緙絲有多種名稱,如刻絲、克絲、兢絲等。宋代的刺繡針法精細,用色典雅;它也和緙絲一樣,開始從實用性向觀賞性發展,成為後來的畫繡。宋代的宮廷刺繡已經發展到由專門的“繡院”組織生產管理的階段,這時的民間刺繡亦較發達,並可作為商品交流。
元代的織繡工擴展到絲織、毛織、棉織等各個方麵,並以“織金錦”為特色。明代的織繡工藝又有了較大發展。明代的織錦因具有獨特的工藝特色,被稱為“明錦”。明代的刺繡工藝中以“顧繡”最為有名。
清代絲織的藝術風格,大體可分為早、中、晚期三個階段。早期繼承明代傳統特色,多用幾何形骨架,小花小朵,規矩嚴謹;中期紋樣繁縟,色彩華麗,並明顯地受到歐洲巴洛克、羅可可藝術的影響,晚期則喜用折枝花、大朵花,淳樸粗放。清代絲織的著名品種,有雲錦、宋錦和蜀錦,古香緞和織錦緞也是重要產品。清代的刺繡,已形成不同特色的地方體係,著名的有蘇繡、粵繡、蜀繡、湘繡、京繡等,同時還有山東的魯繡,河南的汴繡,浙江的甌繡,貴州的苗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