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南地區的民間刺繡和陝西的民間刺繡曆史悠久,收藏這類民間繡品時應該注意什麼?

山西的民間刺繡,曆史悠久,尤其是晉南地區的刺繡,地方色彩濃重。晉南的民間刺繡,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繡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鄰裏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這裏的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繡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造新的花樣,形成了晉南民間刺繡的獨特風格。

晉南民間刺繡品在表現方法上,取材範圍很寬,而且造型生動,有些刺繡藝術品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以晉南農村兒童頭上戴的花帽子為例,這種帽子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節令的變換而設計的。不僅造型優美、色彩豔麗、繡工精細,而且帽子的耳朵、眼睛、舌頭都能晃動。晉南民間刺繡在色彩運用上,采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所繡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顏色,使繡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顏色的和諧,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在刺繡針法的運用上,主要用斜針、平針、散針繡和打子繡、套扣繡、盤金繡等多種針法,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使用不同的針法,形成許多不同風格的繡品。

陝西民間刺繡,以其久遠的曆史及鮮明的地方色彩為世人所矚目。陝西“洛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是以針引絲、絨、線,按照設計的花樣,在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線跡構成紋樣的傳統手工藝。從兩漢時的繡品看,陝西的民間刺繡水平已很高,紋樣以龍和鳳為主,構圖勻稱、奇特。唐宋時期,洛陽刺繡施針均勻,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佛像等。明清時期,民間刺繡進一步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洛繡愈加成熟。民國以後,“洛繡”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

陝西民間刺繡,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布軟雕、布刺繡、布拚、布搐四大類,包括枕頭、服飾、香包、帽圍簾、馬甲、肚兜、鞋、雲肩、玩具、針紮、包傘、圍帳等等。表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戲劇、神話故事等。陝西民間刺繡中的布老虎、布獅子及布枕、掛飾等刺繡布藝,造型雄渾大氣,具有秦、漢雕塑的遺風。另外在洛川、黃陵及渭北一帶外婆,給孫兒做的布老虎、布娃娃、布豬、布狗、布馬等玩具,這些布玩具在造型上除有獨特的風格外,在色彩運用上以白色為主,白虎、白象、白娃娃等,這種崇白的現象在陝西其他地區很難見到。

由於晉南和陝西的民間刺繡品種多樣,題材廣泛,收藏時要求在時間上盡量要老,一般以明清時代的作品為最佳。另外在題材和紋樣上要求盡可能傳統,構圖上要求異,品種上可以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