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普遍存在,為什麼少數民族刺繡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刺繡工藝廣泛流行於中國少數民族當中,是中國少數民族婦女美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少數民族刺繡可分為挑花和刺繡兩大類型。由幹民族各氏族和族群間相互的頻繁交往,裝飾紋樣出現了相互借鑒、補充、滲透的現象,並極大豐富了各個民族刺繡的品種、紋樣和內容。
服飾是少數民族刺繡的主要載體,這些刺繡圖案具有原始的傳承特性,色彩搭配協調、繡工細致精湛,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刺繡圖案主要用在各民族服飾的衣襟、衣領、衣袖、衣背、托肩、兜肚、裙邊、褲腳等許多部位。少數民族刺繡在顏色的使用上,色調強烈大膽,紅色、藍色、粉紅色、紫色、白色、黑色、綠色等都是較為常見的。在紋樣的設計上,少數民族刺繡帶有神秘古樸風格特點。工藝上細膩精巧,反映了少數民族婦女嫻熟高超的刺繡技藝。
青海民間刺繡多以服飾為繡物,其中有辮簡、腰帶、鞋襪、領口、頭箍、圍肚等,生活用品方麵有枕頂、煙袋、錢包、針紮、荷包、刀鞘等。這些刺繡用品,大多是作為禮物和信物饋贈親友和情人的。青海民間刺繡在手法上有堆繡、平繡、盤繡、拉繡、牽繡、網繡等;在紋樣圖案上有繩紋、雲雷紋、水紋、卷草紋及團形球花圖案、菱形、方形幾何圖案,還有各種邊式圖案。所描繪的形象有人物、日月、花草、蟲魚和飛禽走獸。
少數民族刺繡工藝有的十分複雜,如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僅花帽上就有絲線平繡、絲線結繡,刺繡技法如此之多,使得維吾爾族的許多花帽都以刺繡技法進行命名。頂帶棱角、形狀扁平圓口的“塔什幹花帽”,就是因用格子架繡法刺繡而成,故名“格子架帽”。它以嚴密緊湊的幾何紋樣構圖,豔麗的色彩線繡成。“嘎蘭姆花帽”之所以叫“紮絨花花帽”,亦因采用紮絨法繡成而得名。“翟爾花帽”即金銀線盤繡花帽,是以黑、黑綠、深紅、深湖藍、普藍平絨做底,用四個對稱金銀線盤繡成圓形或橢圓、方形、不規則形等單獨適合紋樣組成帽頂花,邊緣為四個長方形適合紋樣與主體花紋上下對稱排列而成。
少數民族刺繡工藝,因其地理環境、民族習慣、民族信仰、生存狀態等諸多因素,基本保持著自然的原生態狀態。在少數民族刺繡工藝中,我們可以透視到中華祖先遺存給後人的文化遺跡,這些對於收藏者來講是極其豐厚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