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良臣
耶律楚材當上中書令之後,勵精圖治,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麵推行封建化政策,將儒家治國思想運用於實踐當中,從而使蒙古帝國接納了中原封建文化的洗禮,繞過了遊牧民族的曆史暗礁,大大促進了蒙古國從奴隸製向封建製的轉化。為此,耶律楚材進行了提拔重用儒臣,施行軍政分立,加強中央集權等一係列措施,並反對屠殺,對統治區的人民實行漢族編產製度等,對蒙古國的鞏固與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做出這些豐功偉績的背後,是說不完的艱辛與艱難。當時“國家承大亂之後,天綱絕,地軸折,人理滅,天下一片混亂。而朝堂之上,諸國人皆有,其言語不通,意見及思想也各不相同,楚材‘以一書生孤立於廟堂之上,而欲行其學,戛戛乎其難哉!’”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耶律楚材以己主力“草創萬有,權興百度,興禮樂於板蕩之際,拯詩書於煨燼之餘。黼黼皇奠猷,經緯政體,變幹戈而俎豆,易荒服而衣冠”,使得國有製,法有度,禮樂興,社會初步安定下來。
蒙古國之所以沒有驟興驟亡,與耶律楚材開國創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耶律楚材“以唐虞吾君為遠圖,以成康吾君為己任”,“盡彌淪之術,人酬酢之汁”,終於使成吉思汗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鞏固下來,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耶律楚材作為一代開國名相,功不可湮。
孔門弟子
耶律楚材特別提倡尊孔興儒,因為統治者對儒學的讚同與否其實就是是否實行封建政策的分水嶺。為此,耶律楚材舉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措為衍聖公,建廟立林。並召名儒進宮講經,傳授蒙古貴族子弟以聖人之道。在他的努力和支持下,各地陸續興辦起了廟學,以致各地儒生群起響應,“四海欽風”,讀書之聲響徹大江南北。
耶律楚材上奏元太宗說:“製器者必用良弓,守成者必用儒臣。”太宗於是答應“可官其人”。第二年大會科試,雖“被俘為奴者,亦令就試。”這次考試“得士4300人,免為奴者四之一。”在這批人中,出現了大批傑出人才。隻可惜這種考試舉行了一次,並未形成製度。耶律楚材還十分注意搜索、保存儒家經典,在征伐戰爭中,“諸將爭取子女玉帛,耶律楚材獨收遺書及大黃藥材。”許多史書皆因耶律楚材的保存才得以留傳下來,元朝修《遼史》就是以他保存的《遼實錄》為資料的。耶律楚材平時愛吟詩,曾留《湛然居士集》、《西遊錄》等傳世,堪稱一代奇才。
賢相辭世
耶律楚材是曆史上有名的清官。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將領們紛紛搶奪金玉財寶,他卻收集、保存了許多文集和大量的藥材。後來軍中疫病流行,這些藥材救活了好幾萬人。公元1227年,他奉命到燕京整頓秩序。當時京畿之內,許多權勢人家的子弟,一到黃昏就駕著牛車出來結夥搶劫、行凶殺人。耶律楚材不畏強暴,不為利害所動,秉公而斷,公開斬首16名這類罪犯,為社會除了大害。公元1244年,享年55歲的耶律楚材仙逝,他病死後,有人誣陷他藏有私囊,檢查以後,發現除了琴棋書畫金石遺文之外,別無所有,足見他的清廉。遵其遺命,將其葬於燕京玉泉山下翁山泊之濱(今北京頤和園內昆明湖畔)。明代墓被盜,及清乾隆帝下令在原址重建祠宇,以弘揚“褒賢勸忠之道”。並在其碑文上寫下了《耶律楚材墓詩及序》,其詩為:“曜質潛靈總幼觀,所嘉忠赤一心憚。無和幸免稱冥漠,有墓還同封比幹。”此詩高度評價了耶律楚材作為一代名相的曆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