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裏帖木兒,阿魯溫氏人,出身於貴族世家。早年即入朝擔任宿衛,升任中書直省舍人,拜監察禦史。當時,右丞相貼木迭兒專權,生殺予奪全隨己意。徹裏帖木兒直言不諱,曆數其所行奸惡之事。貼木迭兒懷恨在心,久欲加害於他。正巧山東發大水,鹽課大量減少,便任命徹裏帖木兒為山東轉運司副使,責令其補追所損之鹽課,沒想到徹裏帖木兒很快就補足了虧損。調任刑部尚書,大都中的豪門貴戚都很怕他,不敢犯法;而那些無罪於刑法的人,大都得到了釋放。
天曆二年(1329),任中書右丞,不久,升任中書平章政事,放外任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當時黃河水忽然變清,屬下官員以為祥瑞,請求上報朝廷,徹裏帖木兒說:“我隻知道大臣們忠心,兒子們孝順,天下治平,百姓安居樂業為祥瑞,其餘的對治理國家有什麼好處呢?”這一年發生了大饑荒,徹裏帖木兒召屬吏商議開倉放糧古代風景畫鑒賞之事。屬吏們認為應該逐級上報,等朝廷的批示下來再做決定,徹裏帖木兒憤慨地說:“百姓已經餓死很多了,你們卻要按常規程序來辦事。朝廷的批示下來得好幾個月,百姓到那時剩不下幾個了。”遂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至順元年(1330),伯忽據雲南叛亂,徹裏帖木兒以知行樞密院事率兵往征。其軍紀律嚴明,所過秋毫無犯。平定叛亂後,所得厚賞,全部分賜給部下將士。又任上都留守。當時,上都地方官員以低價購買商旅貨物,致使許多商人無錢回家,有的甚至饑寒而死。徹裏帖木兒為他們向朝廷請命,朝廷撥發鈔四百萬貫償還商旅。又調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治事認真嚴厲,省台肅然。
至元元年(1335),出任中書省平章政事。所議第一事便是廢除科舉,又要把一年四次的祭太廟活動改為一年一次。中書省參知政事許有壬與之力爭,終不能阻止科舉之廢。徹裏帖木兒之廢科舉,其心源於他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時,見其地行科舉十分鋪張,心中不快,遂決心罷除科舉。
不久,徹裏帖木兒以事被彈劾,朝廷下令將他貶於南安。過了很長時間,徹裏帖木兒死於貶所。
耶律楚材對蒙古帝國的創建有過什麼貢獻
耶律楚材,契丹皇族後裔,其父仕於金世宗朝,官至尚書右丞。耶律楚材以父勳仕於金章宗朝,任職開州(今河南濮陽)。
金宣宗祐二年(1214),金朝遷都汴梁,耶律楚材留守燕京,任左右司員外郎。成吉思汗破燕京後,聽說耶律楚材的名聲,召見了他,見他身長八尺,美髯洪聲,十分喜愛,就留他在自己身邊。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隨行。雖然耶律楚材甚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但他那套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治國方案始終也得不到施行。
1229年,窩闊台成為蒙古國第二任大汗。窩闊台即位時,由於太祖的長年征戰,國庫已十分匱乏,斂財成了窩闊台的當務之急。關於如何斂財,當時在大臣們中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一些人認為應把中原漢地的漢人全部驅逐,把空出的土地全部變為牧場。耶律楚材則針鋒相對,說:“大軍伐南宋,需要很多給養。而中原地區的各種稅收,每年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萬石,足夠供給軍隊了。誰說留著漢人沒有用?”窩闊台采納了耶律楚材的建議,命他全麵負責中原漢地的稅收工作。耶律楚材乃奏立十路征收課稅使,大批起用漢地士人,讓他們擔任正副使,負責各路的稅課。次年秋,窩闊台至雲中(今山西大同),耶律楚材進所收稅賦簿冊,並將所收金、帛陳列於庭。窩闊台見之大喜,即日便任命耶律楚材為中書令,負責中原漢地一切事務。
1235年,窩闊台命中州斷事官失吉忽禿忽括戶中原。失吉忽禿忽等提議按蒙古和西域成法,以丁為戶。耶律楚材反對說:“這樣不行。如果丁逃跑了,賦稅也就沒了出處,應該以戶定戶。”(以戶定戶,然後按戶定賦,這是中原漢地傳統的賦稅製度。)窩闊台采納了耶律楚材的意見。
1236年秋,括戶工作完成,窩闊台決定裂土分民以賜親王功臣。耶律楚材說:“這樣做容易引起矛盾,不如多賜予他們些金帛。”窩闊台說:“沒辦法,我已經答應他們了。”耶律楚材說:“如果朝廷在封地上置吏,收取貢賦,歲末再發給他們,他們就不會擅自加重賦稅了。”窩闊台以為然,然後由耶律楚材統一製定了全國的賦稅額。
1241年,窩闊台去世,皇後脫列哥那攝政,朝中舊貴族勢力大盛,耶律楚材傾全力與之鬥爭。但由於皇後的支持,守舊派始終占據上風。1244年,耶律楚材憂憤而死,年五十五。
張柔建立過什麼軍功
張柔,字德剛,易州定興(今河北徐水一帶)人。
金宣宗南遷後,河朔在戰亂中盜寇蜂起,張柔聚兵結寨自保,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一支遠近聞名的地方武裝。不久,金朝收編了這支武裝,任命張柔為中都留守,兼大興府尹、本路經略使,行元帥事。1218年,蒙古軍攻金,張柔率軍迎擊,戰敗被俘,遂投降蒙古,太祖命他仍守舊職。降蒙後,張柔為蒙古攻下河北許多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