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大元王朝全麵解讀(11)(2 / 3)

同年冬,張柔移治滿城。隨即,金將武仙率軍來攻,張柔以數百人出奇製勝,大敗武仙軍。從此至第二年八月,張柔與武仙大小數十戰,張柔屢勝,辟地千裏,控製了深、冀以北,真定以東三十餘城。同年,張柔升任河北東、西等路都元帥。

1220年,木華黎經略河北,張柔率軍至其麾下效力,迫使金將武仙投降。1225年,武仙殺其帥史天倪複叛,天倪弟天澤向張柔求援,張柔出兵擊敗武仙。又派兵攻取彰德(今河南安陽)等地,拜行軍千戶、保州(今河北保定)等處都元帥。1226年,從木華黎之子孛魯攻益都,守將李全投降。1227年,張柔移鎮保州。

1232年,參加伐金。先後參加了圍攻汴京和蔡州的戰鬥。金亡後,以功授金虎符。1235年,從皇子闊出攻宋,下棗陽;又隨大帥太赤攻徐州和邳州(今江蘇邳縣一帶),立有戰功。隨後他又參加了攻取光州(今河南潢川)、黃州(今湖北黃岡)等處的戰鬥。1239年,以本官節製河南諸翼兵馬征行事,管轄河南三十餘城。

1240年,受命伐宋,破壽州(今安徽鳳台)。次年,略宋淮東地,師還,總諸軍屯駐於杞縣(今河南杞縣),阻遏宋軍攻勢。

1259年,從忽必烈南渡攻鄂州。忽必烈北返時命他總領蒙、漢諸軍,築白鹿磯,為久駐之計。中統元年(1260),世祖即位,方召他回師。阿裏不哥與世祖爭位,世祖以張柔兵三千五百人守衛大都,以張柔子弘慶為質。

中統二年,請致仕,封安肅公,以子弘略襲其職。

張柔積極為蒙古國效力,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他也獲得了自己的領地和種種特權,成為河北一帶著名的世侯。

史天倪在元初的軍事方麵發揮了什麼作用

史天倪,字和甫,燕京永清人。從其曾祖史倫開始,世代為地方上之豪強。1213年,木華黎進兵中原至河北,天倪父秉直率鄉黨數千人往降。木華黎遂任天倪為萬戶以領諸降卒,跟隨他攻略三關以南地區,東到大海,所到之處,城邑皆下。天倪向木華黎獻計說:“金國放棄幽燕,遷都到汴京,是失策。遼水東西諸州郡,實在是金國的腹心之地,如果我們占據大寧扼住其咽喉,金國雖有遼陽也保不住了。”木華黎認為他說得很對。

天倪選河朔諸郡清樂社壯勇者組成義兵,號曰清樂軍,分三路攻掠三河、薊州。甲戌年,赴燕京朝見太祖,上陳妙計多條,太祖喜,任命他為馬步軍都統,管領二十四萬戶。隨木華黎攻取高州和北京(今遼寧寧城西北)。

1215年,授天倪右副都元帥,賜金虎符。受命南征,圍平州,金守將以城降。複攻真定,守將武仙堅守不下。移軍攻大名,天倪冒矢石先登,城遂破。1216年,擊敗清州、平州叛將王守約、合達,斬首萬級。

1217年,攻略山東各地,下趙州(河北趙縣)、邢州、威州、磁州、沼州。1219年,隨木華黎攻絳州,天倪設計破之,受賞。庚辰年(1220),天倪還軍攻真定,真定帥武仙降。授天倪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行府事,武仙副之。天倪以禁止士兵抄掠勸木華黎,木華黎遂下令,有剽虜者,軍法從事。

1223年,與嚴實合兵攻河衛,嚴實戰敗被俘,當夜,天倪伏兵道路,襲擊押解嚴實的金兵,救出了嚴實。不久,天倪奉命回駐真定。

1224年夏,大名總管彭義斌叛,引宋兵攻河朔,天倪與之戰於恩州,大敗之,彭義斌退保大名。1225年,武仙部將據西山腰水、鐵壁二寨叛,天倪攻之,盡殺其眾。武仙大怒,密謀叛亂,設宴邀天倪,天倪往,終為武仙所殺。

史天倪軍是當時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武裝,他投降蒙古,不僅為蒙占軍攻占了河北許多地方,而且幫助蒙古貴族確立了在當地的統治。後來其弟史天澤成為元朝著名的漢人世侯。

董俊是漢人為什麼卻能被封壽國公

董俊,字用章,金真定槁城人。少時務農,長大後涉獵書、史,擅長騎射。金世宗貞韋占年間,戰亂聚起,槁城令募兵,立一箭靶,能射中者超拔為將。大家都射不中,董俊卻一箭中靶,便受命率領所募得的士兵迎敵。1215年,木華黎率兵南下,董俊投降。

1219年,以功升任知中山府(今河北定縣)事。金將武仙據守真定,定武諸城皆依附武仙。董俊率軍夜襲真定,武仙棄城而逃,定武諸城複又依附董俊。1220年春,金發重兵援武仙,李全又以中山叛,呼應武仙。董俊屯軍曲陽,武仙來攻,兩軍激戰,武仙大敗,遁走。八月,走投無路的武仙投降蒙古。董俊曾對木華黎說:“武仙行事奸猾不可預測,不會死心塌地為我們效力,要防備他叛亂。”木華黎深以為然。木華黎升槁城為永安州,號董俊軍日“匡國軍”,該地一切事宜均委之於董俊。1225年,武仙果然殺了都元帥史天倪叛亂,周邊郡縣紛紛投向武仙一邊,董俊以不足千人之軍孤處其間。後助史天澤攻真定,擊敗武仙。1232年,參加對汴京的圍攻。次年,金帝逃往歸德(今河南商丘),董俊追擊,戰死,年四十八。死後被迫封為壽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