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年,轉任中山、真定等路招討使。不久,加右副元帥,驃騎大將軍,屯駐槁城。1222年,升槁城為匡國軍,王善行帥府事。1223年,進金吾衛大將軍、左副元帥。當時武仙請降,朝廷命他回鎮真定。王善上奏說:“武仙狼子野心,日後必反,應修築城牆以為防備。”不久,武仙果然又反,率軍來攻,王善將其擊退,武仙從此不再敢入真定。
1232年,從大軍征河南,至鄭州。鄭州守將馬伯堅素聞王善威名,登上城牆大呼:“王善在軍中嗎?我願向他投降。”王善從軍中出來與馬伯堅交談,伯堅遂以城降。1236年,王善兼河北西路兵馬副都總管。1241年,被任命為中山府總管,愛民,有德政。1243年卒,年六十一。追封冀國公。
其子王慶端,字正甫,任郡中水軍提領。曾在老僧口擊敗李璮軍,以功為千戶。監督修築大都城牆。駐守清口,宋兵來攻,城將陷,慶端揮刀率眾力戰,擊退了宋兵。升任武節將軍、管軍總管,領左右中衛兵。從世祖北征,回來後任侍衛軍都指揮使。為衛兵籌建威武營,經營謀劃其田廬宅地,使眾人各安其業。又立神鋒軍,親自教習士兵蹶張弩之技。
至元十九年(1283),任詹事丞,出威武營存糧數萬石救濟饑民。從世祖征乃顏,時年六十餘,與士卒同甘共苦。
成宗即位,拜金吾衛上將軍、中書右丞等職。大德二年(1298),加平章政事、僉書樞密院事等職。以病卒。
洪福源家族本為高意高富為什麼會入仕於元朝
洪福源,其先人為中國人。唐朝時,政府派才子八人往高麗助行教化,洪福源之祖先就在其中,其子孫在高麗世為貴族,所居之處被稱為唐城。洪福源的父親名大宣,以都領鎮守麟州。1216年,契丹軍攻入高麗,次年,攻占了江東城池,盤踞在那裏。1218年,成吉思汗派兵進入高麗討伐契丹軍,大宣迎降,與蒙古軍合攻契丹軍,降其元帥趙衝。
1231年,窩闊台派兵征討高麗,洪福源率已附之軍助蒙古,進至王京(今開城),高麗王王蜟請降。第二年,高麗複叛,舉國避人海島,洪福源集合北部邊界四十餘城之民,等待蒙古軍到來。八月,蒙古軍至,洪福源率所部與之會合,進至王京,蒙古軍主將撒禮塔中流矢身亡,蒙古軍還,福源留守。
1233年,高麗軍攻西京(今平壤),洪福源戰敗,其父大宣被擒,洪福源遂率部退出高麗,屯駐於遼陽、沈陽之間。甲午年(1234),福源被任命為管領歸附高麗軍民長官,並受命招討本國未附人民。
1235年,洪福源與蒙古大將唐古拔都兒共擊高麗,拔十餘州。1245年,從阿母罕拔威州平虜城。1251年,憲宗即位,仍授前後歸附高麗軍民長官。
1258年,高麗王子王綧人質蒙古,欲並統本國歸順軍民,遂向皇帝誣告洪福源,福源被殺,年五十三。後追封沈陽侯。
洪俊奇,小字茶丘,洪福源第二子。中統二年(1261),上表白其父之冤,世祖遂以他襲父職,管領歸附高麗軍民總管。至元六年(1270),高麗權臣林衍叛,洪俊奇與蒙古軍往討。十二月,世祖命洪俊奇屯駐鳳州等處,立屯田總管府。十年,破林衍餘黨於耽羅。
十一年,洪俊奇參與謀劃東征日本事宜。八月,授東征右副元帥,東征日本,拔對馬、一岐諸島。十四年,授鎮國上將軍,東征都元帥,鎮守高麗。十七年,授龍虎衛上將軍、征東行省右丞。十八年,東征日本,遇颶風船壞,撤回。二十四年,從世祖親征乃顏,有功,授遼陽等處行尚書省右丞。二十七年,告病辭官。二十八年,以病卒,年四十八。
洪君祥,小字雙叔,福源第五子。十四歲,隨兄洪俊奇朝見世祖,世祖甚喜,命選儒師教他讀書。雙叔主要參加的是對南宋的戰爭。至元十一年,伯顏伐宋,雙叔隨禿滿歹攻宋淮安,以牽製宋軍回援。又奉使伯顏軍中,為伯顏所喜愛,遂從南伐。宋平,以功授武略將軍、中衛親軍千戶。二十三年,任昭武大將軍、同僉樞密院事。二十八年,授遼陽行省右丞。成宗即位後,先後擔任過中書右丞、江浙行省右丞、遼陽行省右丞等職。武宗即位後,曾任中書省平章政事,遼陽行省平章政事等職。至大二年(1309)卒。
洪萬,小字重喜,洪俊奇之子。至元十八年,襲父職,任高麗軍民總管。數次參加平定北方諸王叛亂的戰爭,立有戰功。至元二十八年,以功授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至大三年,卒,其子洪滋襲爵。
汪世顯父子建立過哪些功勳
汪世顯,字仲明,其世係出自旺古部,鞏昌州鹽川(今甘肅隴西)人。
開始時奉仕於金,因屢立戰功,官至鎮遠軍節度使、鞏昌便宜總帥。金亡後,固守所轄地區。1235年,蒙古太子闊端帶兵臨城下,汪世顯認為蒙古太子“仁武不殺”,必能保全全城軍民,於是就率部歸降。闊端很欣賞汪世顯的軍事才能,讓他隨自己出征南宋,於是開始了汪世顯父子為元建立功勳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