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甘羅去見張唐,一見麵,甘羅便問張唐:“你和武安君相比,誰的功勞更大啊!”張唐連忙答道:“武安君英勇善戰,南麵攻打強大的楚國,北麵揚威於燕趙,攻略的地方不計其數,功績顯赫。我怎麼敢和他相比啊!”接著甘羅又問:“應候範雎和文信侯相比,誰更專權獨斷啊?”應侯是秦國以前的一位丞相,文信侯即呂不韋。張唐答道:“應侯當然不如文信侯專權獨斷啦!”緊接著甘羅追問道:“你真的知道不如文信侯專權嗎?”張唐答道:“那是當然了。”甘羅聽後道:“既然是這樣,那你為何還推辭不去呢?我聽說,應侯想攻打趙國的時候,武安君反對他,離開鹹陽七裏就被應侯派人賜死,像武安君這樣的人尚且不能被應侯所容忍,你想文信侯會容忍你嗎?”張唐聽了這話,猛然醒悟,不由得直冒冷汗,甘羅見狀又說:“如果你願意去燕國的話,我願意替你到趙國去一趟。”張唐連忙稱謝答應領兵,請他回去稟報丞相。
甘羅回去把情況告訴呂不韋,並說:“張唐違亞父之命,心中有愧,願翌日立赴燕。”把張唐悔悟,說成是仰呂不韋德威之功。呂不韋聽後,自然十分高興,從內心佩服甘羅。乘呂不韋喜形於色,甘羅又伺機借五輛馬車以用。呂不韋問其何用,甘羅說:“張唐去燕,必經趙國,可能還會遇到麻煩。我想替他先到趙國疏通一下。”呂不韋向秦王彙報,秦王立即召見了甘羅,派甘羅出使趙國,趙王親自到遠郊迎接。甘羅問趙王:“大王聽說過燕子丹入秦為質,說明燕國不能欺騙秦國;秦國派張唐入燕為相,說明秦國不能欺騙燕國;秦燕不相欺,趙國危矣!秦燕聯合的目的是為了擴大河間的疆土。如果趙不當即息兵罷戰,以誠求和於秦,秦燕之兵刻日伐趙也。”趙襄王聽後信以為真,即討問和解之策。甘羅告之說:“大王已知燕太子入秦為人質,秦又遣張唐入燕為相,獨趙孤處一隅。於今之計,大王可借道容張唐去燕,得奉承其情,再將河間五城之地奉秦,請求秦送回燕太子,召回張唐,修秦晉之好,斷秦燕之交,可保無慮。”趙王聽後遲疑不語。甘羅接著又貌似誠懇地勸道:“如此等待挨打,不如獻河間五城之地給秦,免得秦入燕攻趙。成之,則略燕之地,何值河間也。”趙王思之再三,為免招兵之災,隻好忍痛割愛,遂取出河間五城版圖,交予甘羅。張唐借道過境更不在話下。甘羅功成名就回到鹹陽,秦王大喜,聲稱:“助寡人一統天下者,有甘羅可矣!”秦國諸地有口皆碑;唯趙人嗟歎,舉國痛惜。不久秦送回燕太子丹,發兵助趙攻燕,奪燕國上穀地區城邑三十座,秦從中得十一城,從而應了甘羅之言。
甘羅祖孫事秦為相,數朝伴君,位高名顯,在飄浮彌漫的烽火硝煙中,有著他們祖孫的足跡。由於強秦的推崇,齊、楚的看重,韓、燕、魏、趙及諸多弱小懦國的仰慕,甘羅成為華夏的驕子,下蔡之名門。
甘羅死後,英名未泯,下蔡城裏留下不少碑刻和鮮為人知的傳說。甘家也曾在下蔡城北建起祖孫祠,祠中供奉著甘茂、甘羅祖孫塑像,巨大的刻字石碑刻著他們風采的一生。1958年開挖城河時出土的甘氏祠碑文、壙石片就是很好的印證。